誰也不會想到,年內普通開放式債基(分級、分類基金除外)的最低募集規模答卷會由博時基金交出!同樣很難想象的是,短期理財基金狂賣百億元的華安基金新發的債基首募規模僅有個位數。
華安和博時兩家基金公司均于9月8日發布了新基金成立公告。公告顯示,華安安心收益債基和博時信用債純債基金首募規模分別僅有8.68億元和13.77億元,作為兩家排名前十的公司,這樣的首募規模在今年債基大熱的背景下有些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成立的普通開放式債基(非分級、分類)平均首募規模達26.28億元,無一規模低于18億元,由此,博時信用債純債基金也就創下了年內同類產品中的最小規模紀錄。
8.68億元的首募規模雖然并非同類型基金中最小的,但華安仍難掩尷尬。華安安心收益是根據認購/申購費用收取方式的不同而將份額分為A、C兩類的產品,在年內成立的此類型基金中規模排名倒數第三。位居末尾的富安達增強收益和長信可轉債,募集規模分別為6.06億元和3.74億元。然而,這兩家公司與華安根本無法相提并論,截至6月30日,排名倒數第四的富安達資產規模僅有12.82億元。就連排名46位的民生加銀也將同類型基金賣出了50億元的好成績。同樣是前十大公司,易方達同類產品賣出84億元。
對于憑借短期理財基金大賣數百億元而一度風光無限的華安,其之后發行的兩只股基總共僅募得8.4億元,而現在連低風險產品都賣不動了,從百億到幾億,華安僅用了數月時間。
“大公司的債基賣得這么差,應該跟預期下半年債基收益走低有關”,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相比之下,對于低風險需求的投資者來說,風險更低、沒有申贖費用且流動性也不錯的短期理財基金很有吸引力。此外,隨著近期股市反彈預期增強,一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投資者也會考慮購買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