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公司“減磅”近兩成、小基金公司“轉盈為虧”……翻看上半年披露的基金公司經營狀況,可以初步得出上述結論。
從持有基金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股東半年報中,《投資者報》統計發現,上半年披露公司經營數據的基金公司共有30家。其中,大型基金公司中的易方達、廣發、博時等盈利都出現超過10%的下滑,大成更是出現54%的利潤減幅;農銀匯理、金鷹等公司,則從去年上半年的盈利步入虧損的行列中。
從有可比數據的基金公司來看,凈利潤總和從2011年上半年的23.4億元下降為17.6億元,同比下滑24.8%。剔除仍在虧損運作的小基金公司,僅有兩家公司凈利潤同比正增長。
大公司紛紛“瘦身”
弱市之下,行業巨頭們也受到波及。在資產管理規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中,易方達、廣發和博時三家公司凈利潤均超過3億元。不過,同比去年上半年,則分別出現17%、15%和21%的下滑。此外,南方凈利潤微降3.7%,銀華降幅為11.3%。
根據廣發證券半年報,截至2012年6月30日,易方達旗下共管理33只開放式基金、1只封閉式基金,公募基金總資產為1646億元,營業收入從2011年中期的約10億元減少至9.04億元,凈利潤也從3.47億元縮減為2.87億元,同比分別減少9.41%和17.22%。
廣發基金雖然營業收入比易方達少2億元,實現營業收入6.98億元,不過凈利潤與之相當,上半年為2.59億元。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分別下降9.31%和14.7%。
華泰證券半年報顯示,南方基金在大型基金公司中,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變動幅度都不大,上半年凈利潤為1.94億元,同系的華泰柏瑞上半年凈利潤為1960萬元。
另一家券商招商證券參股的兩家公司都出現較大幅度的滑坡。博時基金凈利潤從2.63億元下降為2.59億元,降幅為21%;招商基金降幅達到46%。招商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招商基金共管理25只開放式基金、4個社保組合、18個年金組合、23個專戶理財組合和1個QFII組合,合計管理資產規模802.82億元。201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5億元,實現凈利潤7292.42萬元。
海通證券半年報顯示,富國基金實現凈利潤1.29億元,同比下降11.24%。另外,海富通公募基金管理規模301億元;企業年金、投資咨詢、社保組合等資產管理規模合計466億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4億元,凈利潤0.75億元,降幅為25%。
根據光大證券半年報,大成基金成為大型基金公司中上半年凈利潤縮水幅度最大的公司,從去年上半年的2.82億元,到今年上半年末不足1.29億元,降幅高達54%;另外,同系的光大保德信凈利潤從0.72億元減少為0.55億元。
虧損大戶增加
虧損大戶依然是成立不久的新基金公司。
美邦服飾半年報顯示,2012年1~6月長安基金利潤約-1185萬元,其中歸屬于本公司的投資收益為-391萬元,營業收入284萬元。
“公司參股的長安基金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由于運營期間較短尚無具體基金產品推出,目前仍處于籌備開發產品階段!眻蟾娼忉尫Q,“投資收益較去年同期下降882%,主要是報告期內根據聯營企業長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上半年的經營狀況確認投資收益!
升華拜克半年報也顯示,上半年財通基金實現營業收入697萬元,虧損1893萬元。公司表示,“參股公司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處于產品開發、市場拓展階段,仍需不斷投入,運營費用高于取得的營業收入,仍處于虧損階段。”
國金通用基金凈資產僅剩下553.6萬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9萬元,凈利潤虧損2044.55萬元;紐銀梅隆西部在2012年1至6月,實現營業收入655.64萬元,凈利潤虧損1298.92萬元;方正富邦201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70萬元,凈利潤虧損1854萬元。
東北證券半年報顯示,東方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770萬元,比去年同期略微增加,不過凈利潤降幅接近60%,上半年盈利334萬元。
出乎意料的是,農銀匯理也墮入虧損行列。中國鋁業半年報顯示,雖然農銀匯理營業收入仍保持在億元以上,但是凈利潤卻從去年上半年的1900多萬元,變為虧損300多萬元。這也讓農銀匯理成為唯一一家營業收入過億元,經營狀況卻虧損的基金公司。在2011年首度取得正收益的金鷹基金,今年上半年重回虧損行列,凈利潤為-664萬元。
另外,大眾公用半年報顯示,持股22%的新華基金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930萬元,不過凈利潤僅有35.55萬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營業收入增加凈利潤不見改善;據國海證券半年報,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22億元,凈利潤
2783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900多萬元,減少了28.4%。
管理費減少12.5%
上半年,基金行業經營狀況繼續惡化。
據同花順iFinD統計,61家有可比數據的基金公司,管理總規模從2.29億元增加至2.35億元,出現2.3%的增幅。不過,管理費卻同比下滑了12.5%,有52家基金公司管理費同比下降,其中13家降幅超過20%。
降幅最大的3家公司,分別為紐銀梅隆西部、中海和中郵創業,管理費同比下滑37.8%、33.4%、31.7%。其中中海和中郵創業基金管理費分別從1.2億元、2.8億元,下降至0.8億元、1.9億元。
僅有9家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同比上升。長盛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從219億元增加至304億元,管理費增幅為36.6%。不過,國元證券半年報顯示,長盛基金實現凈利潤1.1億元,同比減少30.7%。
自2007年開始,基金公司的實際管理費收益上升幅度,遠低于同期資產管理規模的升幅。主要原因是,創新產品及債券基金的管理費率普遍低于1.5%的基準費率。因為債券基金的管理費多為0.7%、貨幣基金為0.33%,而新推行的理財債基進一步降低為0.27%。
《投資者報》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近三年股票型基金數量從185只增至496只,總資產占比從50.5%下降到45%;混合型基金資產也從33%減少到不足22%;債券型基金數量從74只變成166只,資產從5%增加到9%;貨幣型基金資產從7.4%增加到16.5%。
以凈利潤最多的易方達為例,相比去年上半年,公司總規模從1419億元增加到1559億元,不過從資產占比上看,股票型與混合型基金總資產減少了超過100億元,貢獻規模增幅的主力是固定收益類資產,如貨幣型基金從69億元暴漲至297億元,債券型基金的規模也增加了1倍多。
大成基金也極具代表性,股票型和混合型總資產從327億元、369億元,下降為261億元和279億元。
與往年一樣,小公司在銷售議價能力上較為薄弱,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客戶維護費。國金證券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22家基金公司客戶維護費占管理費20%以上,其中紐銀梅隆西部、浙商、摩根士丹利華鑫、富安達客戶維護費用占管理費比例相對較高,均超30%。而新基金及次新基金客戶維護費明顯高于各類型基金的整體水平。
兩家小公司逆市增收
民生銀行2012年半年報顯示,子公司民生加銀凈利潤為568萬元,而去年同期該公司還虧損1373萬元。
根據民生銀行的總結,報告期內民生加銀以“上規模、促利潤”為重點開展各項工作。所謂“上規!,是通過投資業績,推進持續營銷,借助新發基金為手段,充分借助民生銀行的產品銷售能力;而“促利潤”則是以開源為主,節流為輔,通過控制渠道銷售費用節流,最終幫助公司資產規模比上年末增長49.4%。
另一家戰勝去年同期的公司是天弘。內蒙君正半年報顯示,持股36%的天弘基金,上半年營業收入總額5115萬元,實現凈利潤468萬元。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天弘基金管理的產品數量從6只增加為7只,管理總份額從85億份增加到135億份,總資產規模從63億元增加為116億元。在分級債基領域取得不俗的業績與規模增長,為公司在弱市中開辟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公募資產管理規模提升創造了更多的管理費收入,從3807萬元增加至4542萬元。天弘的營業收入從4111萬元增加為5115萬元,凈利潤由330萬元增加到468萬元。
新公司股東很受傷
基金經營業績的整體下滑,也殃及了持有基金公司股權的股東。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末,持有基金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股東中,在基金投資業務上虧損較大的是券商股東。國金證券持有49%股權的國金通用,7840萬元投資額幾乎全數虧損;西部證券持股51%的紐銀梅隆西部基金,1.02億元的投資額,到目前已減少5048萬元。另外,升華拜克、廣州藥業、美邦服飾分別持有的財通、金鷹、長安基金,投資金額減少也都在千萬元以上。
從期末余額相比投資金額來看,表現最好的分別為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等。其中中信證券目前持有華夏基金的49%股權,期末余額比投資金額依然高10.26億元;廣發證券持有的廣發基金與易方達基金股權,期末余額比投資金額分別高9.03億元、7.79億元;招商證券持有49%的博時基金股權,也高出4.66億元。
新上市公司股東中引人注目的是大恒科技。2012年2月,民資背景的大恒科技受讓了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所持諾安基金20%股份,成為諾安第三大股東。
大恒科技的入股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根據公司半年報,報告期內諾安基金為公司貢獻的投資收益為2520萬元。而大恒科技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才1840萬元。
目前資產管理規模492億元、行業排名第18位的諾安基金,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51億元,凈利潤1.5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諾安的經營狀況,高過了銀華、大成、富國等資產管理規模更高的基金公司。
截至2012年上半年末,銀華、富國、大成、招商4家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為720億元、707億元、683億元、630億元,排名分別為第10、11、12、14,規模與排名都超越諾安。然而,這4家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只有1.29億元、1.29億元、1.07億元、0.73億元,均低于諾安。它們也未能逃脫盈利下滑的怪圈。其中,富國與銀華凈利潤下滑11%,大成、招商下滑幅度高達54%和46%。
不過,行業盈利慘淡仍擋不住資本的熱情。上半年,先后受讓上海久事公司、深圳市中航投資公司持有的萬家基金20%股權的國際實業,在2012年半年報中表示,將“積極尋找其他產業投資,通過參股萬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培育利潤增長點,作為公司能源長周期戰略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