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滬深股市呈現很強的韌性,似乎有資金在呵護2100點。但3次跌破2100點后的上拉,并不能激發(fā)投資者入市的熱情,甚至在拉高反彈中引來主動性拋盤,使得力守2100點的資金有些無奈。 技術面看,2050點-2150點的得失意義重大。一旦該區(qū)域被有效擊穿,一方面2150點-2300點將成為新的上檔強阻力區(qū);另一方面,上證綜指將向下拓展空間,到2000點之下去尋找多空新的平衡區(qū)域。正因為此,未來6-8周,多空雙方將圍繞2100點反復拉鋸,短期內恐還將創(chuàng)出年內新低。 截至8月23日,全部A股、滬深300的靜態(tài)市盈率為12.90倍、10.24倍,估值水平似乎很有吸引力,但A股市場走勢依然低迷。其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有三個因素: 首先,經濟正處于艱難的轉型期。 近一年,雖然管理層出臺了一系列呵護股市的政策,包括積極引進機構投資者,但效果并不明顯。3067點調整以來,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并不多,存量資金是推動抵抗性反彈的主要力量。今年7月底,廣義貨幣M2為91.9萬億元;今年6月底,信托業(yè)資產超過了5.5萬億元,保險業(yè)資產達6.78萬億元。加上全國社保、地方社保的資金,加快QFII審批,似乎A股市場并不缺后續(xù)資金。 與普通投資者不同,機構投資者更“厭惡”不確定性,更看重標的公司穩(wěn)定的業(yè)績增長。恰恰在目前,無論是美國、歐洲經濟走向,還是歐債危機都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是對前30年或10年國內經濟增長的調整,中國經濟已經告別維持30年的高速增長。為了更好地調結構、促進中國經濟增長轉型,未來3-5年,中國經濟增長或將放緩到6-7%。還將承受國內很多行業(yè)產能嚴重過剩相對于國內外需求不足的陣痛。 國內外因素交織,使得各類投資者對行業(yè)、公司很難把握。我們認為,并不是國內機構不想投資A股市場,而是在巨大不確定性面前“放慢腳步”。 其次,資金面觸及“天花板”。 1996年1月22日512點時,A股流通市值只有685.08億元,而1995年12月底居民儲蓄余額為29662.30億元,居民儲蓄是A股流通市值的43.3倍; 2005年6月3日998點時,A股流通市值為8582.83億元,而2005年5月底居民儲蓄余額為130577.44億元,居民儲蓄是A股流通市值的15.21倍; 2008年11月4日1664點時,A股流通市值為36123.67億元,而2008年10月底居民儲蓄余額為207743.76億元,居民儲蓄是A股流通市值的5.75倍; 今年8月23日,上證綜指以2113點收盤,當日A股流通市值為165628億元,而2012年7月底居民儲蓄余額為376337.78億元,居民儲蓄是A股流通市值的2.27倍。 從上述數字不難看出,隨著A股流通市值快速增長(IPO、大小非解禁、增發(fā)、配股),從685億元到164917億元只用了16年6個月,A股流通市值增加了239.75倍,居民儲蓄資金對A股市場的承接力越來越弱。在股市賺錢效應逐漸弱化時,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債券、民間信貸等加速分流著居民手中的資金。 我們知道,無論是成熟股市,還是不成熟股市,上漲都是要靠“真金白銀”來推動的。追憶1980年至2000年美國股市的超級大牛市,僅靠美國301K計劃是遠遠不夠的,其實推動這輪美國超級大牛市的動力來自于全球的資金涌向美國股市,即“美國股市從美國人民的股市,轉變?yōu)槿澜缛嗣竦墓墒小薄?BR> 第三,上市公司業(yè)績下滑。 雖然A股市場藍籌股估值水平,與美國股市藍籌股市盈率很接近,但A股藍籌股與美國股市藍籌股質地有很大的差距,并沒有可比性。1、美國藍籌股有核心技術,管理能力、控制成本能力,產品議價能力很強。品牌優(yōu)勢決定了其盈利能力要明顯強于國內企業(yè)。國內藍籌股缺乏品牌優(yōu)勢,更多地靠價格競爭,產品議價能力低。 2、除金融外,美國股市藍籌股所處的行業(yè)要么是高科技、要么是消費,行業(yè)發(fā)展前景有優(yōu)勢。除金融外,國內的藍籌股所處的行業(yè)幾乎都是傳統(tǒng)行業(yè),在中國經濟發(fā)展轉型期,它們占中國GDP的比重將逐漸下降。在國內外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面對嚴重的產能過剩,大多數藍籌股盈利的頂峰期已經過去,出現凈利潤同比下降、甚至大幅下降并不意外,而引領中國經濟轉型的藍籌股尚未出現。 3、美國股市藍籌股大多數負債率較低,一般在20%-30%,甚至更低。蘋果公司甚至零負債,手中還握有1000億美元的現金。如果用總市值減去持有的現金,美國藍籌股的估值水平將更低。而國內藍籌股大多數負債水平很高,負債60%-70%很常見。財務費用過高,一旦遭遇全球經濟不景氣,業(yè)績下滑速度很快。 我們認為,由于中國經濟處于轉型關鍵期,雖然中國經濟增長繼續(xù)放緩,匯豐8月制造業(yè)PMI初值為47.8,創(chuàng)下9個月以來最低,但管理層下半年不會推出大的刺激經濟的政策,將更多地采取溫和刺激經濟政策,這輪中國經濟增長調整或要延續(xù)至明年,上市公司要做好過冬的準備。受此影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恐將繼續(xù)下降,并拖累A股市場重心繼續(xù)下移。A股市場漲跌已成為上市公司業(yè)績變化的晴雨表,真正支持股價的是“業(yè)績”,目前尚看不到上市公司業(yè)績出現大幅增長的跡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