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8月17日)上證指數再次逼近2100點整數大關,似乎表明此次弱勢反彈已曇花一現。那么滬指再次靠近2100點附近是否能再次“起死回生”呢? 筆者認為,目前市場中的三大基本因素仍需要等待。第一,經濟面上。剛剛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國內經濟增長預期仍不理想,經濟見底還有待時日。第二,政策面上。盡管目前有不少地方版的經濟刺激政策出臺,中央近期也多次強調穩增長,但尚無實質性的舉措大幅加碼。第三,資金面上。經濟數據公布之后,市場并沒有等來進一步降準或降息等寬松貨幣政策。可見,目前經濟面、政策面以及資金面,并沒有出現積極信號。 另外,從近期弱勢反彈的熱點線索分析,此次反彈中領先上漲的品種有兩類,一類是化工、農業、造紙等,均屬于中上游的原材料行業。直接驅動它們的是價格信號,這些行業的價格在近期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企穩反彈,但若這一類品種短期內提價需求跟不上,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利潤增長根本得不到保證,行情隨時可能曇花一現。而依靠價格上漲預期帶動下游補庫存,其實就是一波短線行情,不具備可持續性。 另一類是稀土、福建板塊、頁巖氣、高送配題材、重組等概念,屬于受專項政策利好刺激而大幅反彈。但是,事件激發的股價上漲,往往伴隨著信息的明朗化難以持續上漲。綜合對以上兩類熱點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當前行情依然缺乏領漲的主流熱點,在未有主流熱點的引導下,市場短期出現強勢行情的概率較低。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目前市場中的三大基本面因素并不支持當前出現強有力的轉勢行情,并且當前市場熱點同樣也不具備引領行情大幅度拓展反彈空間。但從技術角度上看,由于市場已持續三個多月下跌,其行情本身仍存在弱勢企穩回升的內在強烈要求。因此,后市短期行情僅限于在2100點上方弱勢震蕩反復,機會傾向于題材股上。面對此種格局,投資者還是多看少動,或輕倉關注有專項政策支持的個股機會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