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中的一個重要類別。簡單來說,除了定期運輸乘客和貨物的空運服務以外的所有民用飛行都屬通航范疇,涵蓋了個人休閑飛行,商務航空,直升機緊急服務,農藥噴灑及害蟲防治,航空攝影測量等領域。
我們都聽到公務機的訂單規模龐大,中國對公務航空的需求很高。不過,我們是否也希望看到其他通航領域的需求也同樣旺盛呢?
休閑飛行日漸興起
中國是世界上對其空域管制最為嚴格的國家之一。如果查看中國的航路航圖,不難發現僅有20-30%的高空領域對民用飛行開放。
低空領域(高度低于4,000米)的情況則更為受限。在中國,空域由軍方而非中國民用航空局控制。因此,空域并沒有完全對個人休閑飛行開放。一般來說,多數通航飛機都在低空領域,按照指定的路線飛行,以免妨礙定期航班。如果想進行個人休閑飛行,運營人首先需要獲得官方的批準,而這一批準過程通常耗時甚長。
盡管手續繁雜,不過中國富裕人群對個人休閑飛行仍舊興趣盎然。我們注意到私人&休閑飛行的文化熱潮正在中國興起,而這也促進對私人飛行員的培訓,為這些富裕人群服務,讓他們享受休閑飛行所帶來的樂趣。下面的圖表對中美兩國通航飛機的增長數量進行了比較。盡管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通航市場,但其通航的飛機增長率在過去數年中十分平緩。相對于1999年,2009年美國通航飛機僅增加了2個百分點。而在中國,2009年通航飛機的數量相比于1999年增加了86%。
國家的必需品
除了富裕群體的推動追捧,其他幾個方面的因素也促進了中國通航的需求增長。首先就是中國缺乏商業飛行員。培訓有資質,具有商業運輸等級的飛行員需要讓其在小型活塞飛機上進行初始訓練,并在類似公務機規格的飛機上進行高階培訓。中國運輸等級飛行員與總人口的比例為1:122,000,而該比例在美國為
1:2,200。根據航升在線機隊提供的數據,中國如今已經訂購了572架公務機(由航空公司運營的西方制造的飛機)。這些未結訂單將會加劇對飛行員的需求。因此,中國需要更多的通航培訓飛機來滿足飛行員缺乏的現狀。
從政府和公共服務的角度來看,我們相信中國發生的一些自然災難(如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由經濟改善所帶來的更為靈活的政府預算都推動了通航需求的持續增長。公共服務需要更多的飛機和直升機,如搜索和救援,緊急醫療服務等。中國需要強大的通航產業來支持國家的發展。中國民用航空局預測到2020年底中國將擁有10,000至12,000架通航飛機。
政府的支持
由此,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了發展通航的重要性。在2010年珠海航展開展的前幾天,中國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官方宣布開放部分低空空域以便有序發展中國的通航事業。
中國政府對通航的支持在第12個五年計劃中(2011-2015)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在該計劃中,中國宣布了一系列經濟發展措施來支持通航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充分利用空域,以及促進中國本土通航業的發展。(包括通航飛機,支線飛機和直升機)當局計劃在2012年底開放31.6%的中國低空空域(以陸地面積為基礎)。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說法,預期在2015年全面開放低空空域。這一目標日期旨在向通航產業表明政府樂于開放低空空域。
西方和本土制造商的反映
在中國,低空空域通常指高度等于或小于4,000米的空域。因此,我們認為在最新的空域改革中,目視低空飛行(主要是休閑飛行)和直升機將會獲益最多。
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許多西方的通航和直升機設備制造商(包括歐洲直升機公司,西科斯基,德事隆集團旗下的貝爾直升機,奧古斯塔·威斯特蘭,賽斯納,鉆石飛機)積極響應這一增長需求,與中國當地合作伙伴攜手并進。中國的設備制造商也行動起來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在國內外通過收購西方業績欠佳的制造商,投資通航基礎設施等方式來擴張自己的通航藍圖。與西方設備制造商合作或者收購它們,為中國本土制造商提供了進入國際市場并被國際所認可的快速途徑。
AVIC清楚地意識到通航帶來的機遇。為了促進中國通航制造業的發展,AVIC在2009年成立了通航子公司——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AIGA)。CAIGA計劃在2025年底獲取全球通航30%的飛機交付額。
結束語
中國經濟的良好前景是通航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中國新宣布的低空領域開放措施就是一個良好例子,表明中國對本國的通航業充滿信心,并將支持其發展。
中國這片土地已經準備建造,交付在低空領域飛行的飛機,由新生代飛行員駕駛,探索休閑,公共服務和商務飛行所帶來的契機。我們希望通航在中國能夠實現積極的可持續性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