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田縣的石雕藝術品在國際上都有很大的名氣,但是一些石雕從業者卻面臨著創業艱難,因為石雕藝術品的前期投入非常大,而且市場銷路方面也不是一下子都能賣出去,這中間會有一個資金緊張的階段。
如何“點石成金”,讓這些石雕藝術品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近日,當地石雕藝術品工作者留雪芬的《豐收季節》等9件石雕作品,經專業石雕評估機構評估價格為109萬元,通過擔保公司成功向金融機構貸款50萬元,用于石雕產業的再生產。“石雕抵押貸款業務幫助我們以石頭換資金,既方便又省力。”留雪芬拿著剛到手的貸款,欣喜不已。
事實上,留雪芬已不是第一個享受這種“好處”的石雕藝術從業者了,《市場導報》記者了解到,2009年3月青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當地金融機構率先開展了石雕藝術品質押貸款的嘗試。石雕質押貸款業務的開展,既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銀行的貸款風險,也讓石雕所有者如愿將石雕轉化為經營資本,同時為融資性擔保公司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實現三方面共贏。今年7月份,麗水市隆泰擔保投資有限公司鶴城分公司在青田縣石雕產業的密集地山口鎮設立了門市部,專門為石雕經營者提供專業的石雕質押貸款業務。
青田石雕作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海內外,但在過去無法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而不少石雕經營者也因此缺乏流動資金,導致經營困難陡增。為突破石雕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石雕質押貸款業務應運而生。
申請石雕藝術品質押貸款的流程也非常簡單。石雕經營戶向當地專門的評估機構提出評估申請,由評估機構給出相應的咨詢評估報告書,并取得擔保公司提供的擔保,相關金融機構及時給予貸款;而被質押的石雕資源資產被放置在當地的石雕博物館,石雕作品在質押期內也可隨時通過買賣還貸。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9年3月啟動石雕質押貸款以來至今,該縣多家金融機構已累計發放石雕質押貸款近5億元,石雕資源資產質押咨詢價值超過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