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英、歐央行議息會議均偏保守,這一度壓制市場風險偏好。上周美國公布非農數據意外強勁,又提升了風險偏好。未來市場主導因素轉向美聯儲9月會議,預計期間美元或將承壓,但長期潛力仍在。
風險偏好提升 歐元大幅上攻
上周四歐央行結束利率會議,歐央行行長德拉吉一改前一周激進態度,在援救歐債問題上變得保守,這使得歐元上周四大幅震蕩后于紐約尾市收于低位。上周五歐元因市場風險偏好陡升而暴漲1.70%至1.2385美元,本周一18:12暫報1.2352美元。
歐央行行長德拉吉雖然并未“立即”啟動公債收購計劃,卻也暗示了“未來可能開始購買公債”。
德國各級官員上周多數表示出反對過度激進援助歐債國家的意思,這可能是德拉吉“變卦”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離開德國這一最大金主去“辦事”是極為困難的。
上周五,市場風險偏好度陡升和美國公布的7月非農就業數據意外較好相關。除日元外,幾乎所有主要非美幣種大漲,其中英鎊漲0.79%,澳元漲1.02%。
預計歐元短期震蕩后仍可能上升,一方面因市場對歐央行購債預期并未徹底破滅,另一方面因美聯儲9月份或有推QE3機會。
QE3預期仍在 美元整體承壓
上周四,美元指數因歐元波動大而被動地劇烈震蕩,最終漲0.33%,上周五美元指數暴跌1.2%至82.327,周一同上時間暫報82.460。
上周五美國公布的7月非農就業人數為增加16.3萬,遠超預期的10萬人,創五個月以來最高。然而,同時公布的失業率由9.2%升為9.3%,所以市場仍對QE3深抱預期,這也是美元上周五暴跌主因。
美聯儲下一次議息會議定于9月12日至13日舉行,屆時QE3是否推出將水落石出。
市場必將會就此預期預先炒作,既然QE3的預期較濃,故未來一段時期美元走勢有可能承壓,除非有意外顯示美國經濟強勁的證據,或有些暗示通脹壓力上升的證據。
在9月會議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本月底就將有重要演講,因此市場或許能夠更早調整對QE3的預期。
美國的失業率已處于8%以上很久,所以美元未來避險功能仍較突出,這種情況下美元在短期調整后就仍有可能上漲。
美元本輪中級反彈持續已近一年,起漲點大概在去年8月的73.5點,今年7月24日創下的高點在84.1,最大漲幅14%。14%的漲幅看起來不少,但其實并沒達到歷史上美元中級行情的平均水平。
近幾年美元分別產生三次中級行情,除這次外,前兩輪行情分別為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以及2009年年底至2010年6月,這兩次中級反彈分別上漲26%和19%。
更為關鍵的是,在美元指數前一波大牛市爆發前
(即始自1995年那波大牛市),美元指數也經歷過兩次中級反彈,到第三次反彈時起初較為平坦,但最終竟然加速上升。目前美元也有這種特征,即近一年來的漲勢相對前兩次中級反彈更平坦一些。
再從時間周期上看,美元前一波大熊市始自1985年,1995年后才開始走牛市。本波美元大熊市是始自2002年,迄今也正進入第十個年頭。
盡管這樣看不一定準,可一旦歷史重演,利潤會相當驚人。從博弈角度說,理應對此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