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二季報近期已完成披露。就二季報整體情況而言,公募基金總規模提升,總份額出現凈申購,新發基金帶來較多增量規模。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權益類基金在二季度的業績表現突出,但是投資者的避險情緒仍使其份額遭受考驗。二季度固定收益類的基金出現較大幅度凈申購,而權益類基金卻整體出現凈贖回。
權益類基金遭遇贖回
從二季報披露的數據來看,整體來說,二季度公募基金總規模提升,總份額出現凈申購,新發基金帶來較多增量規模。根據海通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具體品種上,跨市場ETF、短期理財等創新產品對行業規模貢獻最多,其次是貨幣型和債券型等低風險基金的凈申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權益方向基金出現小幅凈贖回,新發基金規模不大,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仍然不高,對低風險基金以及工具型基金產品比較青睞。
根據統計,剔除ETF聯接基金、2012年7月1日之前成立的989只基金,其總份額達到2.76萬億份,總凈值達到2.42萬億元。與一季度末相比,基金個數增加了68只,總份額擴張了1787.76億份,總凈值規模增加了2488.32億元;另外,選擇2012年4月1日之前成立的可比的921只基金,總份額出現了408.90億份的凈申購,相對于一季度末凈申購量占比為1.58%;總規模出現了976.61億元的提升,相比于一季度末增長了4.51%。
具體來看,新基金在二季度對于基金規模、份額的貢獻都十分顯著。根據海通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新發基金方面,二季度68只發行成立的基金截至6月30日總份額為1738.86億份,帶給總凈值規模的貢獻是1511.72億元,貢獻程度為60.75%;老基金方面出現了408.90億份的凈申購,份額凈申購加上凈值增長帶給總凈值規模的貢獻是976.61億元,貢獻程度為39.25%。而對于基金份額的擴張主要來源于新發基金,海通證券基金分析師指出,這表現出基金行業規模的發展仍然主要來自于基金公司的主動推送。雖然上半年多數基金取得了正收益,表現出“賺錢效應”,但投資者對于基金產品的主動投資意愿仍不強。
盡管二季度偏股基金整體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但是仍遭遇了投資者的“用腳投票”。截至6月30日,滬深300指數二季度漲幅僅為0.76%,446只偏股型基金平均復權凈值增長率為4.17%,大幅跑贏市場。其中,406只基金獲得正收益,36只基金收益為負,1只基金收益為0。相比上個季度(平均收益0.41%)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然而從份額變化來看,數據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固定收益類的基金出現較大幅度凈申購,而權益類基金整體出現凈贖回。權益類基金(包括偏債混合型和保本型)除指數型基金出現小幅凈申購外,其他類型基金全部表現為凈贖回。主動管理的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均凈贖回超過2%,三類共凈贖回了超過420億份;保本型和偏債混合型基金雖然股票倉位并不高,但也未能幸免,分別遭遇凈贖回10.75%和4.13%,表現出這類非主流產品的認可度在下降。海通證券基金分析人士指出,“從份額數據的變化可以看出,投資者對于較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的投資意愿上升,一方面可能來自于今年上半年債券型基金整體取得了高于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另一方面也表現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在降低,對股票市場未來走勢相對看淡。”
倉位小幅上升 醫藥、地產等受青睞
就倉位來看,來自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二季度各類偏股型基金的倉位與一季度相比均有所提升,其中主動股票型上升2.19個百分點,而混合型上升2.97個百分點。
由于基金對于三季度乃至更長遠的經濟下滑依然保持相當高的警惕,深挖優質個股的獨立行情,成為許多基金下一步投資的重點選擇。但是,個股和行業的集中度均有所下降。具體而言,今年二季度基金的個股集中度較一季度有所下降,其中主動股票型降低0.55個百分點,而混合型降幅略大,約為5個百分點;二季度行業集中度相比一季度有所下降,可能原因是分散投資,以降低單一行業風險。主動股票型下降約1.5個百分點,混合型下降約4%。
二季度偏股型基金增持較多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房地產、電子、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對此,渤海證券分析師徐莉莉認為,這些普遍受到基金經理的青睞的原因主要考慮到:一是在經濟衰退過程中的防御類板塊因其特有的性質得到市場追捧;二是通過加快項目審批相關扶持政策出臺等手段,可以看出管理層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動投資從而使國內經濟得到穩定發展,如保障房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三是由于終端需求改善行業前景被看好,且前期跌幅較大,估值較低。
從二季度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來看,主要還是集中在銀行保險、房地產和白酒類板塊。其中,中國平安、貴州茅臺、萬科A分居前三。白酒類中貴州茅臺和五糧液雖依然位于前十大重倉股之列,但其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資市值比均有所下降。隨著上半年白酒板塊的強勢上漲,基金的投資分歧也在逐漸增加。徐莉莉指出,重倉股仍然集中于金融保險、機械設備和食品飲料等行業,但值得關注的是二季度中基金經理選擇拋棄銀行,這主要是由于年內的二次降息以及利率市場化都將降低銀行業的預期收益。另一方面,從二季報也不難發現基金經理對于信息技術這一減倉行業的重點擇股行為,個別股票成為新進或者增持重倉股。這也體現了與新興產業相關行業的個別股票同樣得到基金經理的青睞。
基金盈利能力加速分化
基金公司間的兩極分化在二季度也進一步加劇。業績方面,根據國泰君安對各公司股票方向基金凈值增長率(不含QDII)的統計顯示,二季度中小規模基金業績較優。具體來看,天弘、上投摩根、泰達宏利和浦銀安盛等公司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2012年二季度凈值增長表現均較好;中郵創業等公司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2012年二季度凈值增長表現均靠后;國海富蘭克林和諾德等公司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2012年二季度凈值表現有一定差異。
有統計顯示,震蕩市場中基金盈利能力跟公司規模呈一定程度的正相關關系。從資產管理規模來看,華夏、易方達、嘉實等7家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元,華夏基金依然穩坐頭把交椅,超過第二名易方達基金約400多億元。總的來說,各基金公司資產凈值規模的排名座次并未發生明顯變化,大型基金公司中資產凈值增幅較大的是招商基金和廣發基金,變動率分別達到12.49%和10.61%,其它增幅較大的公司主要是一些成立時間較晚的小型基金公司,由于資產規模基數小,發行新基金或基金凈值變動會引起較大幅度的凈值變化,如浙商基金和諾德基金。二季度,各基金公司均實現了正利潤,與一季度相比總利潤提高約42億元。其中嘉實基金的利潤總額最高,其次是華夏基金和交銀施羅德基金,利潤均在25億元以上。匯添富旗下基金二季度表現優異,相比一季度利潤增長近3倍。
從申贖情況來觀察,66家基金公司中,25家出現了凈申購,方正富邦基金以33.03%的幅度列凈申購比例公司之首。8家公司凈申購比例在10%以上,以中型和小型公司居多。贖回比例超10%的公司有5家,次新公司面臨巨大的贖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