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周期股雖有表現,但缺乏業績支撐及資金的入場,大盤上漲更偏向于技術性超跌反彈的性質。短期而言,大盤或采取進二退一的方式運行,不排除震蕩筑底的過程會有反復。
上周,滬指在創出2141點及2138點階段新低之后均出現企穩反彈,短期來看,即便反彈不能就此深入展開,但大幅下跌的風險已極為有限。從上周初的百股跌停潮到大面積漲停潮,市場情緒極度不穩定,我們傾向于認為股指已進入了本輪調整的末段,接下來“進二退一”或成為指數的主要運行節奏。
盡管上半年經濟下滑已成為市場共識,但在細分數據中我們依然能看到經濟層面隱現的企穩信號。在從管理層重申加強鐵路、基建、公路運輸建設的背景下,預計投資又將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模式之一。
事實上,上半年經濟數據體現出的增長態勢與管理層的目標值無限接近。首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增速開始回升,這意味著隨著新開工項目投資的逐步啟動,未來新開工項目的啟動將為投資增速的回升注入新的增長動力。其次,基礎設施投資也推動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企穩回升。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為8.3%,較前5個月回升3.7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大幅反彈也是推動上半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企穩回升的主要動力。再次,從消費端來看,耐用消費品增速領先于必需消費品增速回升。房地產銷售面積的環比回升是帶動耐用消費品回升的主要驅動因素,目前隨著房地產銷售環比的改善,耐用消費品增速的回升勢頭仍有望保持。在這些積極信號逐步顯現的狀態下,經濟見底回升將是大概率事件。
在經濟持續下滑的背景下,最近開始公布的上市公司中報業績頻頻出現“地雷陣”。通脹和資產價格水平快速下行,當前名義GDP增速的下滑程度要顯著快于實際GDP增速的下滑。截至7月16日,滬深兩市A、B股共計有760只個股公布了2012年中期業績預告或快報。其中,388只個股業績預告中值或者快報凈利潤較2011年同期出現下降,占比超過五成。而目前已有13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業績修正預告,業績向下修正的占比多達八成,由業績引發的股指下挫無疑是目前最大的隱患。我們不妨逆向思維考慮,業績地雷的涌現或許對股指的企穩也起到了掃清障礙的作用。
從業績地雷所涉行業來看,光伏產業、汽車零配件行業、石化行業的中下游產業、建材行業等成為業績“地雷”的重災區。從近期盤面表現分析,業績增長確定的地產、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等強勢品種出現補跌,而業績預虧的周期性行業相反止跌企穩,以汽車、有色金屬為代表的周期品種出現小幅盈利。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白馬股還是績差股,在業績地雷殺跌氛圍的影響下,都很難獨善其身。
除了中報地雷陣外,擴容壓力也是制約股指上行的一大癥結。數據統計,截至7月18日,今年滬深上市公司再融資金額合計約6568.09億元。而企業債發行一舉超過增發融資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再融資主力。此外,兩市分別有71家公司和4家公司實施了增發和配股,其再融資金額分別達1587.1786億元和101.3100億元。龐大的融資數據對目前積弱難返的市場無疑也壓力重重。
回歸市場本身而言,近期周期股雖有表現,但缺乏業績支撐及資金的入場,短期上漲更偏向于技術性超跌反彈的性質。目前來看,熱點的輪動,主要還是場內資金換倉所為,未來增量資金的進場情況仍將對股指構成較大影響。短期而言,大盤或采取進二退一的方式運行,不排除震蕩筑底的過程會有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