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盤探底企穩,但滬深股指強弱分化極為顯著。上證綜指表現偏弱,在2150點附近遇支撐反彈,但是連續兩天都受阻于2200點整數關口;而深成指則顯著強于上證綜指,不僅沒有擊穿3月29日9352點低點,相反在經過上周連續三天的反彈后,表現出更強烈的反彈欲望。滬深兩大指數表現迥異,預示著以銀行、石油石化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走勢仍然偏弱,由于宏觀經濟下行風險仍未釋放,滬指短期反彈空間有限。而深成指雖有獨立反彈的機會,但是受制于整個市場環境的低迷,也很難形成一波強勁的反彈行情。
戴維斯雙殺仍可能重演
目前,經濟下行的風險仍未徹底釋放,“戴維斯雙殺”在中報公布前段仍將成為主要的做空動力。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數據,據初步測算,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270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其中,二季度增長7.6%,最近三年來首次低于8%。二季度主要數據公布后,市場分歧巨大,樂觀的投資者認為經濟已經見底,而三季度開始經濟將逐步回升;而悲觀的投資者則認為目前仍沒有看到經濟復蘇的有效證據,在房地產調控依然不能放松的背景下,經濟復蘇前景依然黯淡。
從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看,個股風險在中報業績公布前半段以風險釋放為主。下周兩市將有23家公司披露中報,其中3家公司預增,3家預降,預虧、預平公司各有2家。業績下滑最為嚴重的久其軟件,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虧損5000-5500萬元,較去年同比降幅高達1966.56%。此外,南天信息、雙鷺藥業、特爾佳、順絡電子等個股上半年凈利潤亦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除雙鷺藥業、順絡電子逆勢上漲外,多數個股跌幅顯著高于指數。近期個股跌停潮頻現,甚至以羅萊家紡、美的電器為代表的消費股也都加入暴跌股行列中來,對市場信心打擊較大。投資者一邊尋找潛力股,一邊要排雷,謹慎心態仍然占據上風。
制度紅利難阻資金離場之勢
制度紅利遠水難解近渴,在當前股市資金凈流出的局面沒有得到改變之前,反彈依然阻力重重。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批準了中國證監會降低證券、期貨市場監管費收費標準的報告,從今年開始,以股票、期貨年交易額為基數收取的市場監管費收費標準降低50%;以證券投資基金年交易額和債券年交易額為基數收取的市場監管費全部減免。上述舉措對股市而言屬于利好,但是相比于股市的投資風險而言,降低監管費利好作用極其有限。
另外,對于市場最為關注的新股發行問題,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稱,停發新股并不能對市場環境產生實質性的改善,下周即有八只新股發行,表明管理層依然堅持市場化的發行政策,不會因為市場下跌而有所改變。不僅如此,新三板擴容也獲得有條件通過。由于市場持續低迷,投資者多數虧損,股市吸引力持續降低,資金呈現持續凈流出的狀態。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A股市場大幅“失血”,截至6月29日,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余額為6081億元,而6月1日的余額為8103億元,當月累計流出1967億元,市場的持續低迷和年中資金向銀行的回流成為主要原因。股市持續邊緣化,即便估值早已處于歷史低位,也依然得不到場外資金的認同。某種程度而言,目前股市只具備觀賞價值,價值發現還有待資金推動。
深強滬弱格局下 宜抓小放大
當前深強滬弱格局的延續,表明中小市值品種存在機會,而大盤藍籌股將持續低迷。深成指走勢顯著強于上證綜指,一方面由于深成指構成中地產權重較大,以萬科為代表的地產股不斷震蕩上行,而以銀行、兩桶油權重較大的上證綜指則不斷向下創出新低。與此同時,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都維持橫盤走勢,表現都強于上證綜指。從更深層次的原因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導致銀行息差收窄,雖然靜態估值極低,但是預期仍較為悲觀。兩桶油受制于原油價格大幅下挫,實體經濟下行導致需求不振,盈利前景堪憂,因此未來銀行股及兩桶油的表現仍將低迷,進而拖累上證指數反彈。地產板塊政策面雖未出現松動,但是地方政府變相放松政策不斷,加上銀根松動,地產回暖已成為大勢所趨,因此深成指走勢仍將繼續明顯強于滬指,除非宏觀經濟見底預期增強,新一輪景氣周期開始,大盤藍籌股才有機會。
市場趨勢方面,對于股指會否擊穿2132點,市場多空分歧巨大,筆者認為,如果深成指能夠繼續走強,將會對上證綜指形成正面激勵,投資者無需過度悲觀。總體判斷,短期市場反彈阻力重重,但是三季度末隨著經濟回暖概率加大,反彈的時機也漸趨成熟。
投資策略上,上游投資品領域遭受重創,依靠釀酒、醫藥單兵突進難以有效激活市場。近期雖然市場重心不斷下移,但是仍然不乏亮點出現,以白酒、品牌中藥為代表的消費股逆勢上漲,茅臺、片仔癀甚至創出歷史新高。只有在大熊市才出現的抱團取暖現象再次浮出水面,這表明目前市場整體依舊偏弱,資金面捉襟見肘,僅有小部分股票具備較強防御功能,于是,這種局部資金的過度追捧反倒成為弱市中的一抹亮色。操作策略上,建議仍以防御策略為主,對于漲幅巨大的白酒、中藥適度獲利了結;投資者仍需等待中報風險釋放后的投資機會,重點關注戰略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