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債務危機的進展,成為懸在全球金融市場頭上的一顆炸彈。本周,西班牙和塞浦路斯步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后塵請求金融救助,西班牙短期國債收益率再度飆升至11個月新高,這些無不凸顯出歐債局勢的再度惡化以及市場擔憂的加劇。
仁鼎基金分析師李剛認為,由于歐元崩潰的可能短期難以消退,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加劇,以及全球市場的整體風險上升,避險情緒將主導下半年匯市。這也將對美元走勢起到有力支撐,而新興經濟體貨幣幣值走勢可能出現分化。
歐盟峰會難緩歐債危機
6月28日下午晚些時候,歐盟國家領導人將再度聚首參加為期兩天的歐盟峰會。這次峰會的氛圍有些凝重,本周西班牙和塞浦路斯步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后塵請求金融救助以及西班牙短期國債收益率再度飆升至11個月新高,無不凸顯出市場的擔憂。
據悉,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將在本次峰會中提出一份呼吁決策者在“未來十年”加強“金融領域、財政預算以及經濟政策融合”的報告。除了范龍佩,這份報告的起草人還包括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和歐元集團主席容克。
外電報道,歐盟領導人提出了一些促進歐元區17個成員國相互融合的提議,其中包括,一個國家的預算赤字和債務規模應當經過所有成員國的共同批準,對于那些預計會突破預設限制的國家,應該強制它們對開支計劃作出修改。該報告還顯示,財政聯盟建立的最后階段將表現為歐元區在中期內可能為歐元設立財政機構,并發行歐元債券。
目前來看,對于加強一體化的建議,歐洲領導人看法不一。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自民黨議會黨團會議上則再次嚴詞拒絕歐洲債券,她說,“只要我活著”,就不會推行歐洲債券。法國歐洲事務部部長伯納德也表示,如果沒有加強一體化的舉措,就沒有理由讓渡主權。而英國首相卡梅倫的觀點是,支持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建立歐元區“銀行業聯盟”的設想,但英國不會參與。
周四,市場傳出歐盟峰會將不會達成具體決定的消息,受此影響,歐元兌美元匯價下跌,至記者截稿時報1.2424美元。
渣打銀行在周四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市場壓力重新升高且經濟表現惡化的背景之下,歐盟峰會定于周四和周五召開,預計此次峰會將再度令市場人士失望而歸。渣打銀行分析師Sarah
Hewin、Thomas Costerg和Ned
Rumpeltin在報告中寫道:迄今為止,歐洲就1300億歐元經濟增長方案、一系列尚未動用的歐盟結構性基金以及歐洲投資銀行(EIB)的額外貸款達成協議,但在推出歐元區共同債券以及歐元區存款擔保機制方面依然存在分歧。
溫和復蘇使美元成為避險首選
與歐洲的高度不確定性相對應,雖然美國經濟增長減速和就業市場疲軟,但仍然呈現出溫和復蘇的趨勢,使得美元成為避險首選。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5月份零售銷售連續第二個月下降,零售額較前月下降0.2%;PPI降幅則為三年來最大,下降1.0%;季度經濟增長率向下修正為1.9%。5月份失業率回升至8.2%,美國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數量連續4個月下降,4月和5月的新增就業人口平均數減至7萬個左右。
但中國銀行在28日發布的《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季報》判斷,美國經濟仍然呈現出溫和復蘇的趨勢,經濟的基本面沒有出現惡化的跡象,陷入深度放緩的可能性較小。首先,就業人口數的下降與暖冬天氣因素相關,非實質性的經濟惡化,估計暖冬的“償還效應”將基本結束,三季度失業率將回落到8.1%;其次,2012年上半年以來服務業保持了擴張態勢;再次,一直拖累經濟復蘇的房地產市場低迷狀態持續改善,4月份新屋和成屋銷售均增加了超過3%;最后,頁巖氣的推廣使得汽油價格下降,刺激了美國個人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進消費。
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資金交易員施維判斷,美元指數6月以來的下降通道已經在上周四被向上突破,并且沒有出現對上邊緣的回踩。如果歐盟峰會結果不佳,那么將會對這次突破形成一個確認,美元指數有望結束此輪回調。上方的阻力來自6月1日高點83.50。
不過,中行認為,美元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他地區的低迷,而不是美國的強勁。在避險需求的驅動下,市場才愿意更多地持有美元。另外,美元之所以成為避險首選,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瑞士法郎和日元這兩大避險貨幣正在被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刻意壓低。
新興市場貨幣或將分化
此前,由于避險情緒升溫,二季度新興經濟體貨幣已經出現貶值跡象。巴西、俄羅斯、南非和印度四國的貨幣相對美元均出現貶值,貶值幅度在10%-13%之間;印度盧比匯率水平達到了過去十年來的最低點,而且貶值幅度超過雷曼危機時期的貶值幅度。
中國銀行判斷,對于新興經濟體來說,由于經濟放緩,貨幣貶值有助于出口,不排除一些國家容忍貨幣貶值的情況,預計三季度新興經濟體貨幣幣值走勢可能出現分化。
中行展望,國際資本流動將主要受希臘局勢和償債壓力的影響。三季度希臘融資缺口將高達263億歐元。若歐盟、歐洲央行和IMF的救援資金無法及時到位,希臘仍存在違約風險。屆時全球金融體系將面臨新一輪動蕩,資本市場的信貸緊縮將再度重演,國際資本流動也將出現大幅波動。新興市場可能遭遇資本外逃和匯率貶值,東歐等較為脆弱的新興經濟體可能成為風險傳染鏈條中最為薄弱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