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以來,溫州樓市一手房成交量迅速回升,個別樓盤甚至出現難得一見的熱搶場面。在此背景下,“樓市回暖”一說又成坊間熱議的話題。有關人士認為,最近一手房市場出現高成交率,是源自開發商的低價策略帶動剛性需求和部分改善型購房者入市,現階段就判斷樓市已回暖為時尚早。
部分新盤出現高成交率
今年第一季度盡管市區二手房成交量出現大幅上揚,但溫州一手樓市的氛圍仍然較為低迷,直至四五月份才得到改善。
4月,我市樓盤紛紛降價上市刺激剛需,有效推動了成交量的回升。4月15日,中梁國賓1號推出了近500套住宅,取得了近90%的認購率,推動了市區成交量大幅上揚。
5月6日,鳳凰城推出280多套住宅,也取得較好的銷售率。在開發商“以價換量、以質保量、以量帶量”策略的帶動下,市場成交量繼續回升。5月28日,全國地王置信原墅以低于成本價開盤,被搶購一空并且出現外加價轉讓的短炒現象。
與市區樓市一樣,郊縣新盤在5、6月份也有上佳的表現。5月6日,平陽鰲江嘉銘怡園推出317套房源,開盤當天70%房源被購房者現場認購,截至昨日銷售率已近85%,出現平陽樓市一年多來少有的熱銷場面。
在蒼南龍港,5月26日上市的財富廣場二期住宅,364套房源上演了三個小時清盤的銷售業績,再現樓市高峰時的市場氛圍。
據市住建委房管局網上售房系統顯示,受開發商低價入市策略影響,5月份,我市(瑞安除外)一手房交易量過千套,創近9個月內新房成交新高。
土地、二手房市場尚低迷
在我市一手樓市出現難得高調的同時,二手房成交量因賣方議價空間收窄卻有明顯的萎縮,而與此同時,土地市場仍在繼續低迷。
今年3月份,受學區房帶動,市區二手房成交量曾達到1217套,出現難得的“小陽春”,此后的
4月份,剛需被快速消化后,學區房購房高峰勢頭減弱,使得二手房成交量上升勢頭受到抑制,成交量迅速回落到761套;進入5月份,議價空間收窄,成交量也僅938套,二手房市場再次進入買賣雙方博弈階段。
二手房市場起伏不定,我市土地市場卻仍維持低迷的態勢。截至昨日,今年市區土地市場仍是零成交,近5個月沒有一宗土地出讓,市場少見。而據溫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全市土地出讓僅22宗、521畝,較往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出讓價格大多以底價成交,土地市場高度低迷正影響著時下樓市。
而與此同時,市區一些之前已經上市的樓盤,在高庫存的壓力下,紛紛大幅下調售價重新上市。
多種跡象顯示,盡管當前我市一手樓市出現了高成交量的表現,但市場其他因素仍沒有明顯改觀。
大幅降價是買入時機
一手樓市成交量全面回升,使得“樓市回暖”一說又成人們熱議的話題。
泰和房產策劃機構總經理林育認為,當前,溫州樓市受開發商低價入市,以及存款準備金率多次下調和銀行存貸款利率3年半后首次下調影響,市民購房信心正在快速恢復,但判斷一個市場是否回暖,不能單看一手樓市,要對一手房、二手房和土地市場有綜合性的判斷。當前土地等市場仍低迷,現在就判斷樓市回暖為時尚早。
有網友認為,當前,市區如銀都花園8號樓等部分高庫存新盤再次降價銷售,拾起的是背水一戰的無奈,房價大幅下調,更多看到的是開發商對瞬息萬變市場的妥協。資金鏈的緊張和對市場前景黯淡的看法,使這些高地價高成本的項目不得不以價換量,壯士斷臂式的悲壯,傳遞出市場的悲觀。
對于當前的市場,朗兆房產機構研究認為,流動性的寬松,對于房地產商來說是久旱的甘露,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更是及時雨,中央政府雖然還是堅持去投資化的樓市限購政策,但是已啟動的降息通道,是直接利用價格工具,不再是微調層面,而是從貨幣緊縮向寬松的轉向,即標志著政策的轉向。
樓市從政策面來講已經見底,從市場面來講也筑底成功。房價從整體來看,有了貨幣政策的保駕護航不再具備大幅下跌的動能。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限購、限貸之劍仍然高懸;貨帀寬松不會像2008年那樣連調5次的力度;溫州的市場供應狀態也不是2008年那樣短缺,現在的供應非常充足,甚至在短期內是過量的。這些因素將長期激蕩、博弈著,將會使樓市走出一條箱體內震蕩之路。
該研究機構認為,樓市最黑暗的長夜已經過去,如果現在還有大幅降價的樓盤出現,是消費者絕好的買入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