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資料照片 |
距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已經過了一個多月,隨著政策效應進一步發酵,新股上市首日瘋狂不再,“三高”(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資金)現象得以有效抑制,而A股市場的“打新”格局也發生了明顯改變。與散戶“冷眼旁觀”截然不同,取消了3個月限售期的機構投資者熱情高漲,除了積極參與申購之外,更屢屢占據新股交易龍虎榜前列,包括工銀瑞信在內的基金公司甚至在上市首日就采取清倉策略的跡象非常明顯。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5月25日首批無鎖定期新股上市以來,平均每只新股就有40家以上的機構參與網下申購詢價,其中,工銀瑞信基金公司的表現可謂積極。新規實施以來上市的11只新股中,工銀瑞信系基金參與網下詢價的超過半數,東誠生化、華燦光電、華貿物流、順威股份、福建金森5只新股的配售名單中均現其身影。不過,根據這幾只股票首日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拋售意愿堅決,大多在首日就選擇獲利了結。
數據顯示,5只新股首日龍虎榜的25個賣出席位中,有17個被機構占據。作為新規執行后上市的首批新股,東誠生化當日賣出金額最大的機構席位拋售了近7900萬元,約280余萬股,根據東誠生化網下配售結果顯示,工銀瑞信增強收益債券基金獲配300萬股,比排在第二位的中信證券自營多出150萬股。換言之,以當時各機構獲配股數來看,當天領銜拋售東誠生化的正是工銀瑞信增強收益債券基金。
即使是在首日破發的順威股份賣出5席中也出現了4家機構席位,合計賣出約4165萬元,其中拋售額最大的機構席位賣出1910萬元,約合125萬股。網下配售結果顯示,工銀瑞信旗下有三只基金成功獲配順威股份,獲配股數也均為125萬股。
同樣破發的華燦光電也遭遇了相同的處境。首日交易被3家機構席位合計賣出約4936萬元,其中排名首位的機構席位賣出1968萬元,約合100萬股。工銀瑞信旗下有六只基金獲配華燦光電,其中五只獲配數量均為100萬股。因此,如果工銀瑞信首日清倉策略不變,不排除首日拋售順威股份與華燦光電兩只股票金額最大的機構為工銀瑞信系基金的可能。
首日拋售華貿物流的5席中也出現了3家機構席位,合計賣出約4818萬元,約合600萬股。福建金森賣出前5名的有4個機構專用席位,合計賣出金額約4955萬元。首日拋售福建金森排名第一的機構席位賣出1911萬元,約合145萬股,這一數量與華夏希望、招商信用添利、華商收益增強等基金獲配股數極為吻合。
業內人士指出,新政以來,機構“打新”的安全邊際比以前大幅提高,二級市場的平淡走勢也導致部分機構資金轉向一級市場。不過機構上市首日大舉拋售,可能對普通投資者形成擠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普通投資者的“打新”收益。
而近期出臺的《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指出,機構投資者管理的證券投資產品在招募說明書、投資協議等文件中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載明以博取一、二級市場價差為目的申購新股的,相關證券投資賬戶不得作為股票配售對象,矛頭直指部分“不注重研究公司基本面,單純以博取一、二級市場價差為目的參與網下新股申購的機構投資者”。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機構首日清倉沒什么不好,伺機拋售的自由對于新股的上漲形成了一定的壓制,導致新政后新股的漲幅明顯收窄,也使得以往新股上市首日動輒翻番的狀況出現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