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形勢走低,葡萄酒市場量價增速放緩,在6月4-6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葡萄酒博覽會上,業內專家熱議葡萄酒收藏投資時下需注意的幾大風險和未來行業趨勢。 在葡萄酒收藏投資領域,目前我國普遍存在兩種投資形式,一是酒類貿易商的自留貨物投資,另一個是買家收藏型投資。昊樽期酒國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余閩說,這兩種方式均有缺陷,“第一種是流動性大,難以真正存下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酒品,第二種數量上不會太多。” 他建議,我國葡萄酒收藏投資應更多依靠以專業機構為平臺的資產型投資——即期酒模式。“葡萄酒價格實際上波動性不大,適合作為長期投資標的,英國養老基金都將一定比例投資于相關標的的期酒產品。” 他還說,很多人把期酒理解為期貨,這是一個誤區。期貨和期酒有一個本質的區別,期貨金融杠桿作用比較大,風險比較大。期酒雖然有期貨的性質,也是遠期交貨,但它本身的內涵不具有杠桿作用,金融的風險相對較小。 當然國際上目前悄然流行的期酒投資也有幾大風險。余閩說:“期酒的風險存在于隨經濟周期波動明顯、匯率波動、進出口政策變化。” 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也已經影響到葡萄酒行業,近日,法國波爾多最為頂尖的紅酒莊園拉菲公布了2011年期酒價格。2011年份拉菲期酒的報價為每瓶420歐元,與前一年的600歐元同比下降30%。而其他隨之公布價格的波爾多酒莊,也紛紛在價格上有所下調。 另外,品牌的認知作用過分發揮,也讓中國葡萄酒收藏投資市場陷入一定扭曲,投資環境有待提高。北大光華葡萄酒協會執行長朱東飛說:“市場的主流消費和產品擁有專業品質不對等。”這個問題限制了葡萄酒消費的普及,以致對市場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對于中國收藏投資者而言,似乎葡萄酒投資冬天將至之說還言之尚早。西班牙駐華使館商務處官員稱,西班牙作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出口國,看好中國市場增長空間。“隨著中國人認知加深,未來增長水平將高于其他市場。”余閩說,除了傳統知名的法國產地葡萄酒,以美國、澳大利亞為代表的新興產地葡萄酒品牌在中國的升值潛力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