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冬季是紐約一個少有的溫和冬季,而每年三月中旬在曼哈頓島西邊舉辦“軍械庫展”(The
ArmoryShow)以及美國畫廊協會在公園道上舉辦的“藝術展”(The Art
Show)則算正式吹響了紐約春季藝術活動的號角。近年來,由于與這兩個大型展覽同時舉辦的大大小小的藝術博覽會、畫廊展、美術館活動越來越多,軍械庫展自然而然地演變成了一周左右的全城藝術盛會。2009年起,由紐約市政府支持的軍械庫藝術周(The
Armory Arts Week)正式出爐;今年,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更是歡喜地宣布這一周的活動將吸引八萬多本地和外地訪客,并為紐約市帶來五千萬美金的商業機會。
然而,紐約一直沒有一個與“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類似的、足以占據一個城市主導地位的博覽會;歷年來,“軍械庫展”和“藝術展”在曼哈頓島的西南和東北角成對峙之勢,再加上切爾西(Chelsea)的一些衛星展,“軍械庫藝術周”比起巴塞爾、邁阿密、香港等地的博覽會藝術周,可謂百花齊放,展覽會、畫廊之間的競爭也更為白熱化。
如果說歷年來和軍械庫展同時舉辦的大大小小的“衛星展”們還和軍械庫展保持著既競爭但又互動呼應的關系(例如“沃爾塔展”VOLATA就是和軍械庫展正式合作的一個外圍展),那么五月初即將從倫敦進軍紐約的Frieze藝博會就是來逼宮的。今年的軍械庫展參展畫廊為228家,比去年少了46家。盡管主辦人保羅。莫里斯(Paul
Morris)在新聞發布會上稱此次展覽專門請了本地的“貝德、斯塔格伯格、考克斯”建筑事務所(BadeStageberg
Cox)對展場的空間重新作了規劃設計,給每家畫廊的展位都有所擴大,言下之意本次展覽注重質量還不是數量,但還是不禁讓人懷疑究竟是真的從質量角度考慮削減了參展畫廊數量還是打腫臉充胖子的自圓其說。至少筆者沒有發現展覽空間有著根本性的變化,除了多了一些休息區和增加了幾家餐館。
一些畫廊走了,一些來了,從中也許可以看出各家大牌畫廊和各藝博會主辦方之間的微妙關系。去年參加軍械庫展的倫敦/香港的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和紐約/倫敦/蘇黎世的Hauser&Wirth畫廊今年都沒有選擇軍械庫展:白立方宣布將加入五月的紐約Frieze,Hauser&Wirth則不得而知,不過后者在軍械庫周期間舉辦了巴哈蒂。科爾(Bharti
Kher)的個展“自西方吹來的熱風”(The Hot Winds That Blows from
theWest),頗為引人注目。紐約資深畫廊DavidZwirner今年則來給軍械庫展捧場,兩個展位連用,氣魄逼人,不過也許是主辦方為了招徠其進場而給了優惠折扣也未可知。
既然是藝博會,收藏與銷售才是正道,不像雙年展,人們關注的是其學術主題和各種藝術新潮與新人新作。本次軍械庫展的成交額一點也不遜于往年。開展當天,DavidZwirner畫廊就售出了藝術家邁克爾。里德爾(Michael
Riedel)的3件大型裝置作品,每張售價5萬美金;倫敦的維多利亞。米洛畫廊(Victoria Miro
Gallery),去年帶來了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大型花朵雕塑,今年則側重展示她的繪畫。筆者在周三預展的時候看到的五幅作品,包括一幅罕見的具象作品《肖像》(Portrait
SSA,
2009)(倒也是全部是由點組成的,一如她的抽象作品),到了周五已經悉數售出。米洛畫廊稱這是他們自2001年參加軍械庫展以來最成功的一次。同樣來自倫敦的麗松畫廊(Lisson
Gallery)也成功地售出了藝術家組合阿洛拉&卡爾扎迪拉(Allora&
Calzadilla)的作品《太陽的災難》(SolarCatastrophe),售價11萬美金,和瑞恩。崗德(Ryan
Gander)的雕塑,售價7.5萬歐元。自2004年首次參加軍械庫展以來,今年再度參展的韓國現代畫廊(Hyundai
Gallery),這次展出了艾未未、李禹煥和白南準的作品,銷售成果可喜。來自紐約的肖恩。凱利畫廊(SeanKelly
Gallery),柏林的斯普魯斯。馬吉斯畫廊(Sprüth
Magers)等也都匯報了火爆的銷售記錄。值得一提的是,筆者在芝加哥藝術學院的校友,來自波多黎各的年輕藝術家安吉爾。奧泰羅(Angel
Otero)的十四幅作品都由芝加哥的凱威。古普塔畫廊(Kavi
Gupta)全數售出,可喜可賀。一些畫廊負責人說,不錯,是有不少大牌畫廊選擇了5月的Frieze,但這也使得他們沒法做3月軍械庫展上的生意,而他們失去的機會,則由我們獲得!
近年來,每屆軍械庫展都有一個主辦方策劃的、以地域為主題的特別展。去年主辦方策展人選擇了拉丁美洲國家,今年則是北歐各國。大型霓虹藝術作品《斯堪的納維亞之痛苦》(Scandinavian
Pain)安裝在香檳酒臺前。這是冰島藝術家拉格納。卡坦松(RagnarKjartansson)的作品,已經被瑞典現代美術館(Moderna
Museet)收藏。19家來自冰島、丹麥、瑞典和挪威等國的畫廊展出了攝影、繪畫、雕塑、錄像、裝置等多種媒介的藝術,煞是熱鬧,可惜筆者并未發現太多令人驚艷的作品。本屆軍械庫展也加強了橫向聯絡,除了官方合作的“沃爾塔展”之外,還跟“移動的圖像:當代錄像藝術博覽會”(Moving
Image:Contemporary Video Art Fair)合作舉辦了軍械庫電影展(Armory Film),并正式囊括了行為表演藝術(Armory
Performance)。3月7號新聞發布會當天,筆者在由華爾街日報贊助的媒體與表演空間目睹了來自冰島雷克雅未克的藝術家奧恩。亞歷山大。阿芒達森(?rnAlexander
ámundason)的作品《不景氣:關于冰島金融現狀的一首交響詩》(KREPPA:A Symphonic Poem about the
FinancialSituation in
Iceland)。該作品是藝術家2011年從美院畢業時的作品,旨在通過交響樂的形式表現在冰島金融危機中的各方人士的聲音,包括政客的演說,投資者的宣言和示威的冰島民眾的吟唱。作品用不同的樂器代表了10個有名有姓的人物、數家銀行和媒體,以及抗議團體;藝術家鼓勵演奏家了解各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演出時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參照樂譜,可以加入即興發揮;這次則請了紐約本地的大都會樂團(Metropolis
Ensemble)來演繹,相當精彩。
今年軍械庫現代展上來自中國的畫廊僅北京的當代唐人藝術中心(Tang
ContemporaryArt)一家,去年參展的博而勵畫廊(Boers-LiGallery)沒有再來。中國藝術家則有舊金山海恩斯畫廊(Haines
Gallery)展出的艾未未和展望的作品,以及來自巴黎的勞倫。高丹畫廊(Galerie Laurent
Godin)展出的旅法藝術家王度的《絕對形象》(Image
Absolué),等等。
位于曼哈頓上東區的“藝術展”自創辦以來一直與軍械庫展各據曼哈頓島的一端,有著不同的擁躉,吸引著不同層次的畫廊和藏家,同時,該展必須是美國畫廊協會的會員單位才有資格申報參展。今年參展畫廊為72家,與去年相比,增加了兩家,在數量上顯得頗為穩定。然而,有的畫廊游走于這兩個展之間,比如紐約的瑪麗安。古德曼畫廊(MarianGoodman
Gallery),去年出現在軍械庫現代展上,近年就在藝術展占據了一個顯著的位置。紐約/上海的詹姆斯。科恩畫廊(JamesCohen
Gallery)過去一直參加軍械庫展,幾年前轉到了藝術展,因為他們欣賞這里略為安靜的氣氛,能給買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欣賞、選購藝術品的環境。有的畫廊則選擇兩邊同時參加,顯得財大氣粗,如David
Zwirner,今年除了被軍械庫展作為一個亮點推出,在藝術展上,他們也一如去年,有著常規展位。“不知道他們怎么做到這一點(兩邊都展)的。”筆者去年采訪過,今年再次遇到的阿奎維拉畫廊(Acquavella
Galleries)的負責人、美國畫廊協會副主席邁克爾。芬德利先生(MichaelFindlay)如是說,語氣里似乎不太滿意這些畫廊的騎墻行為。除了畫廊,一些當紅的藝術家也顯得十分“繁忙”,比如即將代表美國參加明年威尼斯雙年展的華裔女藝術家薩拉。施(Sarah
Sze)(薩拉是已故中國著名外交家、世界衛生組織創辦人之一施思明博士的孫女)除了在軍械庫展上的凱羅蓮。尼什畫廊(CarolinaNitsch)展出裝置作品之外,還在藝術展上由塔尼亞。伯納克達畫廊(Tanya
BonakdarGallery)推出了個人雕塑和裝置展。
本次軍械庫藝術周上,五花八門的藝術媒介中,繪畫仍然是主打。紐約時報的評論稱“繪畫距離死亡甚遠”(Painting
is far fromdead)。沃爾塔展上來自米蘭的馬格洛洛卡畫廊(Magrorocca)展出了藝術家弗朗西斯柯。莫萊提(Francesco
Merletti)的肖像作品,手法細膩,風格甜美,筆者周六早上去看到掛滿了一面展墻的小幅肖像,傍晚再去看時就已經所剩無幾了,剩下的幾幅,據畫廊負責人說,也都有了購買意向。藝術展上紐約/北京/倫敦的佩斯畫廊(Pace
Gallery)展出了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的紙本鉛(碳)筆作品,價格不菲。
除了軍械庫展和藝術展,以及前文提到的“移動的圖像”展,其他的衛星展也可圈可點。“范圍”展(SCOPE
Art
Fair)花花綠綠十分熱鬧,整個場地也在一座大帳篷里,頗像一個大馬戲班;獨立展(Independent)最初由幾家的畫廊主們自發組織,免費對公眾開放(軍械庫展的一日門票要30美金),也吸引了大量的參觀者。而去年同期舉辦的“脈動”展(Pulse)和“邊緣藝術”展(Verge
Art
NYC)則“放棄”了軍械庫展,都選擇在5月Frieze展期間舉辦,試圖在其吸引來的的商機中分一杯羹。
2012紐約軍械庫藝術周已降下帷幕,接下來的一周是以幾家拍賣行牽頭的“亞洲藝術周”(Asia
Week);至于5月初次到訪紐約的Frieze藝博會是否會再次掀起世界各地藝術朝圣者們的紐約之旅,銷售情況與軍械庫展相比孰勝孰負,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