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04 作者:記者 武彩霞 趙瑞希/深圳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深交所日前公布了一季度創業板公司相關財務數據,該數據與去年同期數據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創業板股價也出現大幅跳水,期間還創出歷史新低612.28點。有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創業板“高風險”遠遠大于“高成長”,中小投資者尤其是經驗缺乏的新投資者,還是遠離創業板為好。 數據顯示,一季度311家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44.95億元,平均每家實現凈利潤1445萬元。311家公司中,有81家公司同比下滑,15家公司虧損。記者調閱深交所去年發布的創業板公司2011年一季報顯示,去年同期,209家公司一季報平均凈利潤為1517萬元,同比增長37.1%。業績下滑和虧損公司數量和比例也明顯小于今年。 不僅如此,創業板股票價格也出現大幅跳水。創業板公司除了業績明顯下滑以外,還因“偽高新”“缺乏誠信”等問題而備受質疑。 深圳市創投同業公會常務副會長王守仁認為,創業板企業突出特點都是輕資產、重市場,毛利率高。對于企業的賺錢能力不必過于擔心,真正對企業造成傷害的可能是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誠信不足”和“經營不規范”等問題。 盡管監管層一再提醒投資者,創業板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并實行適當性管理的原則,要求交易經驗不足兩年的投資者原則上不得開通創業板交易。但是深交所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參與創業板交易并且虧損的主要是中小投資者。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創業板投資者簽約賬戶2055萬戶,參與創業板新股申購或二級市場交易的投資者有901萬戶。 而創業板公司業績和股價的雙重下滑,讓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資料顯示,創業板開設以來首個交易個人投資者買入戶數占比高達99.69%,其中有超過六成的個人投資者虧損。由于一些散戶沒有止損概念,購買了創業板股票虧損以后,沒有及時賣出,甚至不停補倉,導致越補越虧,越等越虧。 創業板退市制度出臺以后,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投資者如果不幸買上這類股票,只能“愿賭服輸”,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以求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然而記者采訪多位參與創業板交易的中小散戶,他們對此心態復雜,抱怨連連。一位老股民胡蘋告訴記者,現在看不懂創業板,比如當升科技2月底公布業績還有240余萬元利潤。可是隨后又變臉說虧損,讓購買股票的散戶欲哭無淚,投訴無門。監管層應該下大力氣整治這些惡劣公司,不應該僅是讓散戶“買者自負”“愿賭服輸”。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