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人世家的鄧愛嘉身上并沒有一絲名媛的傲氣。面容姣好的她沒有就此走上IT
girl的行列。依靠自己的力量,她拿起攝影機,用鏡頭記錄自己眼中的時裝世界,F在,就讓我們跟隨她,來一場光影時裝星球之旅。
父親是Shanghai
Tang的老板鄧永鏘,母親為前港姐張淑儀,鄧愛嘉在時尚界的嶄露頭角可謂順理成章。但面容姣好的她并沒有就此走上“IT
girl”的行列,而是拿起相機成為一名時尚攝影師及平面設計師。
對于順利進入行業的核心領域,有機會為諸多國際刊物掌鏡,鄧愛嘉并沒有否認家庭給予她的便利,可貴的是她懂得好好把握機會。近期,她與Roger
Vivier合作為新的Prismick系列掌鏡。
與7位時尚女性一起,從香港、上海到巴黎、北京,穿梭于各大城市之間,不同的場景也給予鄧愛嘉新的靈感。她說:“人物特色和場景形成的對比很迷人,就像劉嘉玲,她給人感覺是很女性化的柔美,這和拍攝地點中國會(China
Club)的豎線條形成對比。”聊到攝影,她坦誠地表露了對夢想的野心,“我希望不停地創造美好的照片,爭取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编噽奂吻纹さ赜檬种噶酥割^,“我能依靠的是自己的大腦!
專訪鄧愛嘉(Victoria
Tang)
你最早的“時裝時刻”是怎樣的?
當我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穿媽媽的衣服和高跟鞋。我媽媽是港姐,她是一位很時髦的女性,我記得她的衣櫥里有許多好看的衣服,比如Chanel的夾克外套等等。
家人對你的職業生涯有產生影響嗎?
父母對我都有很大的影響。現在,我還是常常去媽媽的衣櫥“借”衣服穿。而爸爸在我看來也是特立獨行的人,他有時會穿著中國傳統的長袍來接我,同學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很奇怪他為何這樣裝扮,他教會了我一種態度:中國的時裝也有自己的特色,并不一定要崇洋媚外。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也是如此。
你在圣馬丁學習攝影和平面設計,相對而言,這兩個領域你更偏向哪個?
攝影和平面設計其實都是在視覺這個大的范疇之內的,好像一個球體。兩者的關系對我而言是密不可分的。平面設計是工具,讓我得以在后期處理時能更好地將美感呈現,而攝影則訓練我如何去觀察事物。
你與不少時裝設計師有過合作,也與不少時尚雜志合作,有沒有印象深刻的故事?
與很多專業人士的合作都有化學反應產生。例如我為《V
Magazine》拍攝的中國模特大片,Stephen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
作為平面設計師的你和作為攝影師的你,對于美的把控有何不同和共通之處?
對于美的把控都來自于我的大腦,現在我還年輕,所以很難說這一定就是我的風格。我覺得最難的就是如何將外界的干擾或影響降至最少。對于你的拍攝對象,你擅長怎樣捕捉“特別”的一刻?
我喜歡靜靜地觀察,不用說話,有點像窺視,然后捕捉下最自然或對方表達出感情的那一刻。
你是如何定義“美人”的?
我覺得皮膚好的都是“美人”,因為給人感覺就是很愛惜和照顧自己的女性。
平時你的穿衣風格是怎樣的呢?有沒有特別偏愛的設計師或時裝屋?
我的風格還蠻多樣的,就像“變色龍”,我喜歡嘗試多種不同的風格。我喜歡的品牌也很多,比如這一季的Jil
Sander、Givenchy等。但基本上我還是根據單品來選擇,而不會盲目崇拜品牌。今天我穿了我的朋友張惠姍設計的鏤花夾克,還有Roger
Vivier的深藍色魚嘴高跟鞋,既帶一點男生的瀟灑,也不失女性的可愛。
你平時愛閱覽何種刊物?逛街時有哪些愛去的店?
我看幾乎所有類型的雜志,室內設計、男裝雜志等。愛去的店鋪有巴黎的Colette,倫敦的Harrods,當然還有許多的vintage
market。
你出生在倫敦,也在香港和東京生活過很長一段時期,不同的文化對你產生什么影響?
在東京的時候,我正處于叛逆期?吹浇诸^上一些年輕人很張揚的打扮,比如歌特的,或是渾身鉚釘的朋克。但是接觸之后,我發現這些看似怪異的人群其實內心可能是很乖的孩子,這讓我了解到不能“以貌取人”。
去過的世界各地中,最喜歡哪個城市呢?為什么?
香港的一切都很方便,有24小時的便利店,而歐洲就沒有那么方便,周末很多商場都關門,但不妨礙我最愛的window
shopping。
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什么?夢想中5年后的自己會是什么樣子?
我覺得自己還處于成長期,創造出更好的影像才是我想要的。5年之后我希望自己身心健康,能夠更有名,在國際上立有一席之地。
何時何地你會感到快樂?
做普拉提運動的時候,還有跟男友一起看電影,或是一個人靜靜看書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