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周的震蕩盤整后,大盤在本周最后一個交易日盡顯弱勢。滬指昨日盤中擊穿半年線,深成指跌破萬點整數關。分析人士認為,在滬指未能守住重要支撐位的背景下,本輪反彈前景已難言樂觀。 昨日兩市低開后快速下行,滬指一度在半年線附近獲得支撐。臨近中午,隨著券商、銀行、鋼鐵等藍籌板塊上行,股指一度跌幅收窄。但藍籌股的上攻勢頭未能在午后延續,滬指盤中連續擊穿半年線、2350點兩道關口后加速下行。 截至收盤,滬指報2349.54點,跌26.23點,跌幅1.10%,成交741.39億元。深成指報9885.25點,跌153.70點,跌幅1.53%,成交661.82億元。與前個交易日相比,兩市成交量繼續萎縮。 板塊方面,市場整體呈現資金單邊流出狀態。資金流出排名前5位的行業分別為保險、采掘、交運設備、化工、醫藥生物。除釀酒、傳媒娛樂、ST股等少數板塊上漲外,黃金、環保、水泥、酒店旅游、地產等多數板塊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宗資金整體流出的背景下,昨日仍有三只個股資金凈流入過億,分別是民生銀行流入2.09億、包鋼稀土流入1.43億、包鋼股份流入1.28億。 縱觀一周,滬指本周下跌55.20點,跌幅2.30%;深成指本周下跌394.05點,跌幅3.83%;創業板指本周跌27.67點,跌幅3.61%。 大盤連續一周震蕩下行,加之銀行股連續兩日盤中上攻未果,嚴重消磨了市場的做多熱情,也使分析人士對于后市觀點出現分歧。較為悲觀的市場人士認為,大盤擊穿半年線并縮量下跌,顯示市場氛圍已經轉為弱勢,反彈行情宣告結束。 光大證券就認為,本輪2132點以來的反彈已經持續了近兩個月,行情延續的時間越長,越需要宏觀基本面配合,未來一段時間,宏觀經濟走勢對股市的影響應該會越來越顯著。在宏觀經濟依然處于主動去庫存期的背景下,市場走出底部區域迎來一輪趨勢性行情的條件或許并不具備。 即使是相對樂觀的觀點也認為,支持反彈的大環境并未改變,但市場對GDP增速目標下調、匯豐制造業PMI走弱等利空的消化尚不充分。在基本面出現新的上漲契機之前,大盤或將難以擺脫箱體震蕩的格局。在未來短期內可能出現的利好中,即將在4月初公布的3月份經濟數據以及由經濟增速放緩催生的流動性寬松預期能否兌現最為市場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