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4至27日全球唯一一個現場超級跑車展Top
Marques在澳門舉行。展覽一共吸引超過12,500名人次進場,除了展出多款超級跑車外,澳門Top
Marques亦展出了一系列專為世界富豪而設的頂級精品,包括限量版名表、名貴珠寶、超級游艇、房地產物業、藝術品等,令人目不暇給。被《金融時報》評為“全球最盛大展覽”的Top
Marques,是一場真正可以體驗速度與激情的展覽。Gulfstream灣流航空航天公司特地為它開放了展館附近數公里長的通道,讓參觀者試車之用。
車改裝文化源于賽車運動。最早的汽車改裝只針對于提高賽車的性能,以便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但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以及賽車運動的深入人心,汽車改裝已揭開以往的神秘面紗、成為普通車迷汽車生活中的組成部分,并漸漸成為一種時尚。在歐洲大陸、美國乃至亞洲的日本、香港、馬來西亞等地,汽車改裝早已蔚然成風,“無車不改”成為青年車迷的座右銘。如今這股時尚風潮已經悄然進入中國,也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體系。如僅進入中國3年的豪車改裝和設計服務商GMC如今有75%的業務來自中國。
2002年,我國汽車改裝行業產值僅為5億元,
2007年就達到14億元,五年時間增長近3倍。而到2008年10月產值已經上升到25億元,不到1年時間的增量比過去5年的增長量還多出1倍,增速驚人。有分析師認為,中國汽車改裝市場在今后五年內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十二五期間,國內汽車改裝市場規模預計可達到1500億元。
相比外國超跑族,中國超跑族花在改裝車輛外飾上的金錢遠遠比改裝內飾或跑車動力系統上的多。這是因為國內還是明顯缺乏主流的汽車文化,改裝尚處在跟風和隨意階段,中國超跑族平均年齡要比西方國家超跑族年輕十歲左右,他們對座駕個性化的需求遠遠大于對車內舒適度等方面的需求。大多數發燒友的車輛都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改裝,如外觀、內飾、影音、動力等等。有的車友為了炫酷,還給車加裝了大包圍、尾翼、排氣管和輪轂鋼圈。這些改裝少則花上萬元,多則幾十萬,如果動力改裝超過百萬也不為過。
缺乏耐心是這一群跑車改裝新富的共同特點,通常情況下,改裝車身外飾,僅僅需要1至2天時間,花費為20至25萬人民幣左右;而改裝內飾雖然只需要15-20萬人民幣,但卻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所有細節工作。就專業人士看來,這些不只是安全的考慮,也是可以享受的過程。而更多的中國改裝者很不明智,花了冤枉錢不說,還增加了油耗,降低了汽車的安全性能。不過著同樣凸顯出了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
汽車改裝消費現在主要集中在我國幾個發達的地區,這群年輕人。他們尋找的是一種與眾不同,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一種自我與激情。加上賽車運動的推廣,消費者的汽車消費理念正從“代步”向“個性”、“時尚”轉變,“汽車改裝”這個詞顯然將被賦予更多文化的含義,由此來看改裝車的文化誕生將隨著工業發展進入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