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各國匯率近日也產生了巨幅波動。
據新華海外財經報道,為了穩定匯市,打擊國際資本的投機,有跡象表明,多國央行已齊齊打響匯率“保衛戰”。
其中,因盧比今年至今已貶值逾24%,印度央行16日晚間發布聲明稱,放開非居民(即企業和機構)的存款利率限制,以幫助銀行吸收存款,保證流動性穩定,與此同時,印度還宣布提高了外資購買印度國債和公司債的上限,以抑制投機。在具體市場操作上,為較少資金的短期投機行為,印度央行還下調了銀行隔夜未平倉外匯凈頭寸限額,并規定國內和國外投資者一旦取消遠期合約,將不得重新簽訂此合約。
可見的是,為應對盧比貶值,此前印度央行已多次上調非居民存款利率。據新華社報道,由于盧比面臨巨大貶值壓力,印度企業界要求央行能進行干預,否則擁有大量美元借款或可轉換債券的印度企業將面臨很大的業績壓力,加大債務違約風險。
印度央行目前持有的外匯儲備總額約為3000億美元,與印度外債水平相當,因而在外匯市場上拋售美元進行干預的空間十分有限。當前,歐洲債務危機前景不明也讓印度央行不得不準備應對可能的更大危機。
與之類似,同為新興市場國家的中國,在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在外匯市場連續12個交易日觸及跌停后,上周五(16日)人民幣匯率出現了大幅反彈,其中即期匯價盤中創2005年匯改以來的新高。
新華海外財經引述分析人士指出,大型國有中資銀行早盤齊齊拋出大量的美元,這或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表現。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詢價交易系統顯示,人民幣對美元的即期匯率在當日一開盤便大漲近400個基點,并在盤中觸及6.3294的匯改以來新高。一掃11月30日以來連續觸及跌停的陰霾,16日人民幣即期匯率最終收報6.3484,較前一日上漲251個基點。
與印度、中國不同的是,同樣是在干預匯市,日本、瑞士則是為了抑制本幣升值。其中,日本從今年3月的大地震開始,日本央行就已干預匯市,不斷拋售日元,買入美元,以維持日元匯率穩定。受此影響,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日本外匯儲備不斷增長,最新的數據顯示,11月末外匯儲備余額由10月的12098.82億美元猛增至13047.63億美元,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數據顯示,日本外匯儲備在今年8月達到12185.01億美元的高位,9月呈現小幅減少后,10月及11月連續增長。其中,11月增幅為948.81億美元,超過2004年1月的677.17億美元,并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
瑞士同樣在抑制瑞郎升值,但其做法更為直接直接宣布歐元對瑞郎的匯率下限維持在1.2不變,并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