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在北京時間周三凌晨一舉登上80整數關口,而北京時間昨天全天的走勢也相當穩健,看上去并非一日行情。
在歐債危機最危險的時候,美元體現了它的強勢的避險地位。
由于美元走強,受此推動,昨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6.3396,比前一日的6.3359跌了37個基點,在人民幣即期交易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觸及了人民幣的交易區間下限。昨天閉幕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美元指數站上80
在昨天的外匯交易市場上,美元兌多種貨幣走強,這直接推動美元指數創出近11個月來的新高。美元指數之前在80以上還是在今年初的最早兩周,此后美元便一直在80以下徘徊。直到下半年進入9月以來,歐債危機又進入了越理越亂的時候,美元指數又開始大幅回升。這種勢頭持續至今。
與美元重回80相對應的信息是,周二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下稱“FOMC”)發布了利率政策聲明,FOMC決定將基準利率維持不變,這并不出乎市場預料;但FOMC同時指出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壓力帶給經濟前景重大的下行風險。
此前在上海舉辦的一次有關美元走勢的報告中,中國外匯投資院院長譚雅玲曾指出,美元之前的貶值是自主作出的貶值,而目前隨著歐元的衰落,美元又將重新回歸它在貨幣體系中的“霸主”地位。隨著今年下半年歐債危機的不斷深化,美元兌多種貨幣逐漸走強。
越在危機的時候,美元越是走強,即便是在2008年末至2009年上半年,發生了來自美國的金融危機,在那時,美元也同樣出現了一波更為強勢的走勢,甚至超過現在,一直在85左右。“沒有哪一種貨幣在它的母國發生危機時,它還能走得越強,只有美元能做到。”觀察到這一現象的譚雅玲說,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是特殊的。
歐元慘淡
拖泥帶水的歐債危機似乎在拖延中失去了最佳的拯救時機,此時似乎已四面楚歌。此時,歐洲央行除了降息或出臺其他寬松政策以后,在最短的時間內已別無其他可采取的辦法。這讓摩根大通、瑞銀集團、野村證券等機構紛紛大幅下調歐元兌美元的匯價預期。
北京時間昨天,歐元兌美元一直維持在1.301左右交易,到昨天記者發稿時,歐元兌美元又觸及11個月低點1.3008左右。
瑞銀集團(UBS)的外匯策略主管Mansoor
Mohi-uddin近日曾表示,其中東客戶并未明顯削減他們在歐元區的資產,不過他們已經從外圍國家債市中撤離,集中到核心債券市場。這意味著一旦歐洲擁有AAA評級的國家被降級,歐元兌美元仍有大跌的風險,這足以對歐元兌美元保持悲觀看法。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家謝棟銘也稱:“不排除歐元進一步下滑跌破1.3000的可能性。”
其實,不僅歐元兌美元表現弱勢,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也出現了非常差的走勢。商品貨幣澳元、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印度盧比等也紛紛走低。美元此時的走勢,很像金融危機時的美元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