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歐美市場大幅反彈的契機,滬深兩市展開回暖走勢,上證綜指難得以陽線報收,一掃前期陰霾。熱點多點開花,以保險股為代表的金融類個股表現優異,房地產板塊整體漲幅達到1.8%,前期強勢的釀酒板塊反其道而行之,成為逆勢下跌的板塊。
內外合力下的反彈契機
近期市場多空因素交錯,國際板籌備、創業板退市征求意見稿出臺、歐債危機僵局依舊,這些因素在不斷擾動市場。目前要看清市場,還得撥開浮云見月明。
其一,市場低迷之下的安全墊現象明朗。雖然目前有上證指數還在2400點區域運行,明顯高于此前的2005年和2008年的歷史大底998點和1664點;但由于當前很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已大幅高于那時,因而從滬深300指數的整體市盈率看,截至上周五已經降至10.83倍,比此前的那兩個大底還要低。根據研究機構統計,A股市場的整體市盈率(剔除凈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該數值為13.52倍,也處于歷史最低值附近。即使考慮公司盈利下調預期,這個底也已經相當扎實了。
其二,商務部部長表示,預計我國今年CPI漲幅將控制在5.5%左右,GDP增速將超過9%,但明年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出口增速將放緩、投資和消費亦不容樂觀,基本可以確定明年經濟將面臨下行風險。從月度環比情況來看,10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環比增速為-3.7%,9月份環比增長是6.45%,這意味著整個工業企業盈利的下降遠比表面數據嚴重。作為經濟風向標的股市,已經充分反映了經濟下行的預期。
其三,貨幣政策明緊暗松會逐漸常態化。貨幣政策口徑仍然是一貫的“適度從緊”,但適度空間相當大。從實質性從緊到適度放松,是可以預期的。市場普遍預期12月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如果預期兌現,貨幣政策的周期就明確轉換。對飽受資金困擾的A股市場來說,就好比引入源頭活水。
市場需要持續性熱點
政策刺激引發的反彈到達一定程度之后,需要實質性的東西使得市場投資信心進一步增強,短期刺激效應過分明顯會使得市場投資情緒過于短線化,往往造成漲的時候一步到位,跌的時候令人措手不及。A股自2307點的反彈無疑很好地詮釋了這種政策性反彈行情的特征。政策性反彈能否轉化為市場自主反彈是關鍵所在。
周二市場成交量未能有效放大,表明市場多頭力量相當匱乏。后市重新積聚上攻動能需要更強勢的熱點聚焦效應出現。前期電力板塊的走強值得琢磨,這種民生類投資短期內有可能占據主流。和以往不同,周期板塊已是“美人遲暮”,即使市盈率低,也無法吸引資金介入。中國因素的消失使得全球的大宗商品開始步入跌勢,而這恐怕僅僅是開始。基于此背景,周期性品種的配置更加需要謹慎。
當下,市場看似低迷,斷斷續續的熱點還是有些的,從電力到食品釀酒,再到醫藥板塊等等。市場不缺熱點,缺的是持續性熱點。這將決定好不容易企穩的反彈能走多遠。食品飲料、電力設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這些熱點正在醞釀中。依據十二五規劃的脈絡,仍有選擇的空間。當然,反彈之時多有猶豫,有效性可以多從交易量上考量。這個多事之秋,仍需以靈活策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