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普益監測數據顯示,本周35家銀行共發行了303款理財產品,較上周減少21款。中國銀行、招行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深發展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南京銀行的發行量居前,發行數均在10款以上,全部理財產品中沒有1款屬于信貸類。
本周理財產品發行情況
303款理財產品中,保本和保證收益型理財產品97款,市場占比為32.01%;非保本型理財產品206款,市場占比為67.99%。
本周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共發行138款,較上周增加33款;結構性理財產品共發行4款,較上周減少2款;其他類理財產品發行了138款,較上周減少21款,本周外幣債券類理財產品共發行了23款,較上周減少26款;票據類產品和信貸類產品沒有發行。
在理財產品期限方面,1個月(含)以下期產品共發行了46款較上周減少2款,但市場占比較上周微幅上升0.37%;1個月至3個月(含)期理財產品發行數為149款較上周增加1款,市場占比為49.17%,較上周占比增加3.50%;3個月至6個月(含)期理財產品發行數為76款較上周減少12款,市場占比25.08%,占比較上周小幅減少2.08%;另外,6個月至1年(含)期產品29款,較上周發行數量減少9款,市場占比從上周的0.62%上升至本周的0.66%;本周共發行2款1年以上期限產品,1款無固定期限產品。
346款產品到期均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率
盛世普益監測數據顯示,本周共有346款銀行理財產品到期,這346款產品中有206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且均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率。
本周到期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多為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類及包含債券類或信貸類的組合,其中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類201款,信貸類14款。其中,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類公布到期收益的產品均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率,而信貸類公布到期收益的產品也均實現了預期收益率。其中,信貸類產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為4.05%,較上周下降0.55%;人民幣債券類產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為4.29%,較上周下降0.06%;外幣債券類產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為3.23%,較上周上漲0.15%。
本周到期收益率為5.50%及以上的產品共有12款。
其中,民生銀行到期了4款銀信合作的信托資產、票據資產、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組合投資產品,其中2款澳元產品本周收益率名列前茅。“"非凡資產管理(外匯增利型)"理財產品第1107期澳元”這款產品投資期限為183天到期收益率為7.65%,位列本周第一,另外一款產品投資期限為272天,到期收益率為7.25%位列第二,另有2款人民幣產品投資期限為152天,到期收益率分別為5.75%和5.60%。
中信銀行到期的1款澳元產品“中信理財-外幣理財1108期澳元6個月”產品,投資期限為6個月,投資對象為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最終獲得6.90%的收益率;招商銀行和北京銀行發行的2款澳元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分別為360天和184個月,投資對象為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到期均實現6.00%的收益率;中國銀行發行的1款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的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為6個月,最終獲得5.70%的收益率;深發展銀行發行的2款投向為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的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均為123天,到期分別實現5.60%和5.50%的收益率;農業銀行發行的1款信托貸款、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的組合投資產品投資期限為35天,最終獲得5.5%的收益率。
34.57%的QDII凈值上升
本周,國際資本市場整體下挫,有關歐元區債務危機可能進一步擴散的擔憂彌漫包括股票、大宗商品以及外匯在內的幾乎全部市場。盡管歐洲央行出手購買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國債,但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然徘徊在非常危險的7%附近,再加上西班牙國債在周四逼近7%并創下自歐元誕生以來的紀錄高位,投資者對于歐洲債務問題正在不斷加重可能嚴重拖累歐元區經濟增長的擔憂與日俱增,歐元區各國股市在本周出現不同程度下挫。
在243款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中,有84款(占比34.57%)產品凈值上升,所有QDII產品平均凈值增長率為-0.21%。本周凈值上升的產品數量與上周相比大幅減少54款,平均凈值增長率也大幅下滑0.62%。其中,渣打銀行的“基金精選之保誠基礎基金美元款”產品凈值上漲3.45%,成為周漲幅最大的產品。
從銀行性質看,中資銀行正在運行的24款QDII理財產品中,有6款產品(占比25%)累計收益率為正。中國銀行的“中銀穩健增長(R)”產品以6.74%的累計收益率排名第一,表現較差的是中信銀行的“"港股早班車"QDII4號人民幣款”產品,其累計收益率為-49.86%,所有產品累計虧損幅度均未超過50%;外資銀行正在運行的219款QDII理財產品中,有89款產品(占比40.64%)累計收益率為正,另外有2款產品累計虧損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