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很難想象,這個超出法定民間借貸最高年利率的收益率,會出現在一款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星展銀行近日發行的這款結構性投資產品,掛鉤標的只有一個———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H股的股票價格。
與此同時,導報記者還發現,近期有多款信托、銀行理財產品資金均投向國內煤炭行業巨頭,且其收益率也大大高出其他產品。
用益信托工作室理財分析師嚴玉霞等分析人士向導報記者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十二五”規劃中表明將重點支持煤炭資源整合,煤業巨頭存在較大投資潛力。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上述投資中也存在較大風險。比如星展銀行的產品,其獲得最高收益的可能性與虧損的可能性相比,就小得可憐。
掘金煤業預期
星展銀行發行的該款名為“股得利”系列1160期的產品,發行期截止到本周四(17日),投資期限為一年,保障95%的投資本金。簡單的掛鉤標的、超高的預期收益率,都向投資者表明了其對國內煤炭行業的樂觀預期。
據了解,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由兗礦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在香港、紐約、上海三地上市,為國內大型煤炭企業。按照該款產品說明書中表述,此款產品掛鉤其在香港的上市股票兗州煤業股份,如果在一年時間后(從本月18日開始計算)該股上漲幅度達到其設定條件(35%至45%之間的某一個點),那么投資者將獲得32%的年收益。
導報記者還發現,除了該款產品,星展銀行同時推出了另一款結構性產品,為期5年,掛鉤3只上市公司股票,其中亦有兗州煤業的身影。
“近期國內煤炭業整合預期非常強烈,投資機構都看好煤炭行業巨頭的發展前景,所以有不少投資資金進入。”14日,天杰投資高級理財顧問顧玉麗告訴導報記者,近兩年國內煤炭資源整合力度較大,使得煤炭企業規模得到了迅速擴張,資源向大企業集中的趨勢將越發明顯,在資源集中的同時,其競爭力也在不斷提高,投資前景較好。
投資資金聚集
基于對行業和企業的良好預期,近期發行的多款信托理財產品均投向煤炭企業。
華融信托今年發行了5款礦產信托產品“輸血”山西新北方集團有限公司。據了解,山西新北方集團是一家民營煤炭企業,2009年按照山西省政府的要求與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進行整合,從而成為山西煤運集團太原煤運有限公司整合4座煤礦后的第二大股東。這5款信托產品的設計就和這次整合有關,信托資金用于購買新北方集團享有的對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太原有限公司的192萬噸煤炭的債權。
除華融信托外,其他信托公司也不乏投資礦業的身影。如中信信托成立了系列聚信匯金煤炭資源產業投資基金,為山西等省份的煤炭資源整合“輸血”;北京信托則早就將目光聚焦在了山西柳林,發行十幾款信托產品“輸血”柳林的4座煤礦。
嚴玉霞認為,“十二五”規劃重點支持的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將進一步催生大量融資需求,煤炭等礦產資源的稀缺性又造就了投資的盈利預期,這些因素使煤炭企業成為資金投向的熱點。
同時,這也推高了礦業投資的收益。來自用益信托工作室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發行的35款礦產資源信托產品,平均期限為2.28年,平均收益率為9.77%,同比上漲19%,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風險不容忽視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上述投資資金沒有風險。
導報記者發現,除了信托產品本身存在的高投資風險外,星展銀行的上述產品不僅很難達到其標注的“超高收益率”,更是有虧損的可能。
按照其產品說明書中表述,投資者要想獲得最高收益,需要兗州煤業在1年時間內漲幅不能超過其設定的障礙點(35%至45%之間的某一點),且到期時該股票價格還要處于最接近障礙點價格的水平,這樣的概率實在太小。而與之相比,投資者虧損的可能性則非常之高———如果股票在期末表現為下跌10%或更多,那么投資者將會承受5%的損失。
顧玉麗表示,投資者在購買上述理財產品時,應該明確承受風險的能力,不要被過高的收益預期所迷惑,“僅掛鉤一只股票的結構性產品,很難分散風險,其‘賭市場’的成分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