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夜外盤回落的不利因素下,周二兩地市場表現可算強勢,雖然低開,但指數很快回升,終盤小幅收紅。盤中個股相對活躍,未受大盤調整影響。
這幾周來市場表現極富戲劇性,在一度擊穿前期低點的不利形勢下,頑強企穩走高,上證指數步履不大,卻不斷上行,成交量也同步放大。市場也已經出現了積極變化:自7月中旬以來的行情中,市場幾乎沒有出現過反彈周期超過5個交易日的反彈,而其中多數反彈是由于技術面的超跌或下行趨勢線的支撐而出現,操作性不佳,且每次反彈均遭到了30日均線的明顯壓制。這一次反彈明顯不同,上證指數不僅逾越了30日均線,還快速突破了2450點頸線位,2318和2307兩個低點之間距離很近,破位后有效回升,體現出空頭陷阱的特征。之前曾闡述,2318點反彈結束后調整所形成的低點,不論其是否創新低,其技術性意義均大于其本身,因此我們對于該位置上的背離應給予充分重視。短期均線已經成功穿越,開始面臨中期60日均線的挑戰。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60日均線存在走平甚至向上的可能。阻力固然明顯,但并非不可突破,當它被有效突破時,意味著市場可能擺脫今年4月以來的弱勢格局。
積極信號推動積極行情
9月下旬以來,越來越多的政策和高層言論顯示出積極信號:1、信貸定向寬松的出現。放寬對小微企業的信貸限制;地方債發行試點;總理還強調了政策應根據經濟的變化進行預調和微調。2、稅改先行,財政政策轉向。營業稅改增值稅將減少中央財政收入4000-5000億元,能抑制投資沖動,令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讓資源更加市場化地分配,使經濟增長質量更加理想。3、地產調控繼續。住建部對限購問題的表態和某些地方政府政令的朝令夕改,表明在多重壓力下,政策開始松動,但調控依然會持續,但進一步趨緊的可能性大幅降低。4、尋找轉型和增長的動力。十七屆六中全會,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反復重申與抑制產能過剩并舉;政策的階段性變化有著長遠意義,此外CPI的必然性回落和經濟指標較強,均令敏感的股市循此脈絡出現了新的變化。
由消極轉向適度積極或均衡是未來的大概率事件,但市場依然會面臨現實的壓力:1、經濟增長減速的持續。在投資和房地產增速回落的背景下,轉型期的困擾便是經濟增長減速,周期性特征會出現弱化,但股市的系統性反應依然有效,因此無法寄望于出現大規模的指數行情。2、上市公司業績面臨下調。在未來可預見的1-2個季度內,上市公司的業績或會出現增速預期的回落,去庫存周期和需求的改善都未完成,釋放業績的沖動亦在下降,需謹防業績地雷的出現。3、資金面總量供給的寬松無法出現,大規模資金推動型行情的條件尚不具備。4、擴容速度未減。近三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前所未有的高速擴張期,擴容不僅是對資金的分流和消耗,亦是對產業資本的溢價定位,這三年受益最大的不是一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而是產業投資者,是產業資本的一輪牛市。
短期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筆者認為,當前市場將結構性機會為主,但風險的體現方式卻是兩者兼而有之,在變數之中尋覓與甄別真正的成長性是長期收益的正道。由于大環境的困頓,使得市場投機性增強,短期超額收益亦來自于此,在市場企穩背景下,熱點的特征主要為權重股搭臺、中小盤甚至題材股唱戲,關注事件驅動和板塊輪動是戰術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