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多家期貨公司高層獲悉,已有一家交易所下發了減免手續費的通知,稱其將返還30%交易所手續費,但規定不能返還給客戶,應全額劃入期貨公司自有資金賬戶并計入公司財務收入。對此,期貨公司一方面為今年的經營業績有了保障而欣慰;但另一方面,又為或將不得不變相“返傭”給客戶而擔憂。
喜:減免手續費或成期貨公司“救命稻草”
去年,國內期貨交易所推行了一系列抑制過度交易的措施,包括取消提高保證金、手續費優惠、推出大合約、限制開倉數等。這些措施對期貨公司的影響極大,期貨公司經營利潤大幅下滑,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期市交易量同比下降了三成。
近期,一家交易所下發通知稱,將返還30%的手續費。業內人士透露,四家期貨交易所的手續費收入比全國160多家期貨公司手續費收入的總和還要多。返還手續費無疑成為諸多陷入經營困境的期貨公司的福音,不少公司試圖依靠這根“救命稻草”起死回生。
“如此一來,期貨公司可以靠交易所返還的手續費來向股東粉飾今年的經營業績了,如果沒有這點優惠,不少"家大業大"的期貨公司都要虧損!币晃淮笮推谪浌靖吖苄ρ浴
隨著手續費的返還,專家預計,后期交易所可能還會進一步降低保證金、對交易會員放開開倉數等,這對提高期貨公司收入、增加交易量,以及提升投資者的參與熱情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記者了解到,繼上述交易所下發通知后,另外兩家商品交易所將于月底陸續推進手續費減免,據悉其減免力度也在30%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返還手續費的確可令期貨公司實現增收,但從長遠來看,增收還是要靠新業務的推出和提高研發水平,單一的經紀業務只能維持溫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交易所在下發減免手續費的通知后,次日上海期貨同業公會即通過了交易所返傭不能直接返給客戶(尤其是“炒手”)的規定。
“這次交易所并不是對客戶"返傭",而是對期貨公司進行手續費的減免!苯灰姿鶅炔咳耸肯蛴浾邚娬{。這表明,期貨市場的政策調控力度并沒有放松。
業內人士的解讀是,不對客戶“返傭”,可對抑制過度投機起到一定作用。期貨公司如果將交易所返回的手續費直接返給客戶,那么相當于變相降低客戶的手續費,從而出現“價格戰”等惡性競爭,不利于保護期貨公司利益及規范行業發展。
憂:期貨公司或被迫“返傭”客戶
盡管監管層聲明不可“返傭”給客戶,但一些“炒手”仍會要求期貨公司返還,為了留住客戶,有的期貨公司不得不答應客戶,變相地以咨詢費、勞務費等形式“返傭”。層層盤剝之下,期貨公司能得到的實際好處的并不多。
“在客戶中,"炒手"最為強勢,一般來說,交易所返還給期貨公司30%的手續費,"炒手"要拿走27%,期貨公司只剩下3%,扣除營業稅,沒有多少了。另外,很多居間人也想要"返傭"!睒I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比如,某“炒手”有30萬資金,每天做500手大豆,每手交易所返手續費1.2元,期貨公司本應得到實惠600元,但該“炒手”要期貨公司給500元,只剩100元是期貨公司的。此人一個月做了20個交易日,一個月靠“返傭”賺了1萬元,而正常炒單一天盈虧也就幾千到2萬元左右。
“"炒手"真的很厲害,有時靠"返傭"一年就能賺上百萬。我認識一"炒手",有幾十萬資金,一天正常3000手交易量,每月返傭就達到5萬了!蹦称谪浌緲I務人員說。
為何“炒手”如此強勢?記者了解到,所謂的“炒手”,是專門做日內行情的,賺虧幾個點就跑,資金量不大,但每天交易少則幾百手,多則上萬手。由于這些人貢獻的交易量大,通常會與期貨公司“討價還價”,談不攏就走人。
“有些期貨公司就靠"炒手"做交易量,賺取市場知名度,薄利多銷,也間接吸引部分資金量。如果不給"炒手"返傭,"炒手"就撤戶,總體而言,期貨公司處于弱勢地位,"炒手"談判余地很大!币晃黄谪浌靖邔訜o奈地表示,“期貨公司競爭到今天很可悲,未來需要產品、創新以及差異化服務才能真正吸引客戶,而不是求客戶來照顧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