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反抗者抵抗后再度遭到鎮壓,他們的情緒和士氣肯定比反抗前更加低落。這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經過連續兩周的弱平衡(穩定期)之后,上周三多方終于按耐不住開始反擊,結果再度遭到空方的重創,上證指數創下2400點新低,而催化劑恰恰是我們重點警示的歐債危機。
我們認為空方力量依然強大,多方主力利用先破后立的慣性思維展開反擊。道理上沒錯,但無奈敵人太強大了。這種反抗的結果只能是被鎮壓。唯一的出路是把空頭拖進消耗戰,等待時機一舉將其打垮。當然,消耗戰是相當殘酷的,對多方來講將承受巨大的心理考驗。
9月16日至9月20日,滬市的成交金額分別為496億元、486億元和480億元。這是2319點以來成交量新低,但還沒有達到中級以上的地量水平。這種成交水平可以支撐3至5個交易日的短期反彈,但多方如果脫離“陣地戰”,轉向“攻堅戰”或者“殲滅戰",反彈必然很快結束。周三成交迅速放大至882億元,增幅超過八成。從動量上看,即使歐美股市不出現暴跌,這種能量集中釋放的后果,也必然是受阻于7月18日2826點以來的下降趨勢線,也就是20日均線一帶。當然,周三的放量長陽也存在外力因素的助推。上周五,證券時報報道了百億社保資金入市的消息,這是市場潛在的利好因素,可以密切跟蹤。
我們說過,9月最后一周開始,市場將進入“高危期”,主要的催化劑將是歐美債務危機。這顆蔚藍的星球已經變成名副其實的“債務地球”。因為債務問題,近兩個月以來全球股市都在上躥下跳。全世界86個國家和地區的債務總和接近45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90萬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約合全球前五大經濟體:歐盟、美國、中國、日本、印度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總和。這也意味著,全球五大經濟體一年創造的全部生產總值才夠把地球的債務還完。若按照全球人口70億人計算,這86個國家讓地球上的每個人背負6428美元的債務,折合人民幣4.14萬元。
美國其實并不讓我們擔憂,最擔憂的還是歐洲。其中,意大利、西班牙內債比例較大,還有回旋余地,但問題最嚴重的希臘,就不容易闖過這一關了。希臘政府推出一輪又一輪的緊縮政策,希望留在歐元區解決債務危機,但國內民眾壓力和歐盟其他成員國利益平衡,使得問題的解決充滿不確定性。如果就此退出歐元區,則后果更加嚴重。信心危機比危機本身更可怕!
中國國內的基本面狀況也不輕松。首先是資金壓力。央行已經連續10周在公開市場凈投放資金,累計投放貨幣已經高達4000億元,但這絲毫改變不了資金面的緊張狀況。臨近月末季末因素、國慶長假、銀行應對指標考核、大盤股發行以及籌備補交準備金等,令銀行面臨多重資金壓力。
就在銀行內部流動性趨緊的同時,境外流動性又見充裕之勢。央行9月21日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新增外匯占款達3700多億元,熱錢壓境之勢超出市場預期。此外,由于美聯儲9月21日宣布將采取“賣短買長”的“扭轉操作”以壓低長期國債利率,熱錢壓境的風險或將再度加劇。內憂外患之下,央行如何應對,確實是巨大的考驗。
其次是經濟面。雖然相比歐美而言,國內經濟基本面要好得多,但市場的預期卻并不令人樂觀。因為推動GDP的“三駕馬車”都已經跑不動了。最差的恐怕是外需。歐美經濟復蘇乏力、本幣被動升值、貿易摩擦不斷,都對出口構成影響。內需疲弱態勢也早已顯現,主要體現在汽車、家電、房地產的銷量上。未來的突破口還是在投資上。
根據我們的調研發現,目前政府主導的投資出現明顯下滑,但民間資金主導的投資增長勢頭不錯,特別是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長。而政府主導投資下滑的局面,本月開始也出現改善的跡象。今年3月以來,發改委已經停止了項目審批,歷時半年后,9月份開始恢復審批,而且速度加快。3月以前每月審批200個項目,而9月份有望達到240個。這說明管理層開始意識到經濟下滑局面的嚴重性,增加項目審批意在平滑下跌速度,防止硬著陸的局面。但這并不能改變市場對四季度宏觀經濟,以及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放緩的預期。
綜合上述分析不難看出,歐債危機、資金面緊張、經濟以及上市公司增速下滑,這是大盤繼續探底的主要因素。從歷史的規律看,9月份從沒出現過大底。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9月,行情雖有些力度,但只演繹了短暫的10個左右交易日的“出貨行情”,沒有任何代表性。同時,我們不能忘記股市的“四年定律”。如果這個規律依然成立的話,今年10月將是探明大底的月份。“消耗戰”雖然殘酷,但確實值得一戰。
如果按照歷史的規律,每年的季初行情是不錯的,或多或少有上漲。但我們發現,出現大行情轉折年的10月行情,普遍不好,諸如1999年10月、2005年10月、2008年10月等,所以我們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此外,每一個大底,都有政策利好的配合,消息面一定要格外關注。
風物長宜放眼量。投資其實也需要境界。市場雖然可能會進入最殘酷的下跌波段,但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用10%的下跌空間,來改變市場的預期,換來100%甚至更高的上漲空間,那么這次“短痛”值得忍。預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怕它糟糕,就怕不知道它有多糟糕。根據我們的判斷,10月份可能是各項已知基本面因素最集中釋放的階段,熬過這個階段,市場可能會豁然開朗,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