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糧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時期,谷物期貨也迎來了下一步行情發展的關鍵期。
“每年下半年都是管控物價相對集中的時間段,在這種情況下,管理糧價成為市場政策可能選擇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監測處處長王曉輝在日前舉行的2011鄭州農產品(糧油)期貨論壇上這樣說。
小麥:政策主導力度較大
王曉輝認為,無論是從生產的連續增長特點,還是從目前庫存結構來看,小麥無疑都將成為管理物價時最容易處理的品種。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總經理助理劉正敏認為,收購期結束后,國家是否會出臺臨時收儲政策,明年的收購價格如何,這些都將影響小麥后期走勢。預計到明年5月份,小麥價格整體仍然處于上漲通道中,但是上漲幅度不會過快過猛。
從小麥供需基本面來看,格林期貨分析師郭坤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隨著小麥消費旺季的到來,良好的需求預期對小麥價格構成較強支撐,而相關農產品的比價關系也對麥價具有帶動作用。在供需基本面和國家政策的博弈下,鄭強麥后市有望探底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小麥和玉米比價關系較正常年份表現出明顯的“失調”。郭坤龍認為,自2009年至2011年8月以來,大連玉米期貨和鄭州小麥期貨連續收盤價的比值一直維持在07至0.95之間。而目前該比值約在0.92,處于比價區間的較高位置,這說明小麥價格相對玉米價格偏低。
王曉輝認為,在新麥上市之前,市場普遍認為今年優質麥的價格非常好,所以在上市之初很多企業積極投入優質麥的收購過程當中去,導致優質麥價格快速上漲,而這種上漲本身孕育比較大的價格風險。相比之下,無論從商品比價來看,還是從未來需求來看,普通麥都有比較多的機會。
水稻:難有趨勢性行情
“粳弱秈強”,中儲糧江西分公司稻谷專家熊學華用這樣四個字來概括稻米市場的行情。對于秈稻來說,熊學華認為,秈稻去年這個時候每市斤不到1元,今年進入了“1.2元時代”,和往年相比價格漲得快、漲得高。
今年以來,早稻生長形勢可謂“一波三折”。熊學華說,2、3月份現貨市場消費需求強勁,大家爭搶陳糧,春節過后的一個月之內,早稻價格節節攀升。4月份開始,南方遭遇嚴重旱情,到5月底的時候,市場炒作非常厲害。
中糧糧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費忠海說,根據2004年至2010年的季節性規律,早秈稻價格在9、10月份有回落,11月份行情啟動,一直到來年4月。如果沒有其他問題,價格會穩定回升到新糧上市。
費忠海認為,全球水稻不斷增加,庫存相對比較充裕。我國每年從國際上有一定的大米進口,但主要是自給自足,國際市場的影響非常小。過去幾年我國稻米連續豐收,供需比較平衡,也就是說水稻沒有趨勢性行情。
郭坤龍分析,自2011年7月以來,鄭州早秈稻期貨呈現明顯的區間震蕩走勢,主力1201合約期價在2550至2630元之間上下波動。從早秈稻基本面來看,2011年國內早稻大幅增產進一步加大國內供給壓力,但企業穩步收購和國家補庫預期對期價形成支撐,而近期西南部分產區的干旱天氣也使得市場擔憂晚稻產量。在多空因素的角力下,早秈稻后市有望震蕩上行。
政策方面,今年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格進一步提高。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門日前下發《2011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要求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等11個主產省區執行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每市斤1.07元,粳稻最低收購價每市斤1.28元,價格較去年分別提高了0.1元和0.23元。
玉米:需求強勁拉動價格
據了解,9月份以來,中國玉米價格上漲明顯,已經觸及歷史高點。從年初迄今,玉米平均價格上漲15%,達到每噸約2440元,一些玉米消費大省的價格漲幅甚至超過20%。
新湖期貨認為,玉米現貨在9月份大漲,充分驗證了產需缺口的巨大和期末庫存的過低,這幫助玉米期貨封住下行空間,當前的壓力主要是玉米面積大幅增加和生長形勢良好。
中華糧網的分析稱,受前期干旱及近期連續陰雨天氣影響,黃淮產區玉米生長較往年有所延后,玉米生長進入產量形成的關鍵期。總體來看,后期如無大的災害性天氣,今年玉米產量或將創新高。
從全球玉米供需情況來看,玉米供應較去年略偏緊。美國農業部8月份發布的供需報告下調了玉米產量和期末庫存。目前,美國玉米的主要產區又遭遇持續干旱天氣,玉米優良率低于去年同期。
中華糧網分析稱,從整個8月份來看,各地玉米幾近售罄,市場緊張氣氛重現,各用糧企業爭相提價以爭取糧源,國內玉米價格仍然處于穩中走強的態勢中。同時,國內生豬養殖盈利較好,飼料需求強勁恢復,飼料玉米需求大幅增加,必將對后期國內玉米市場有較強拉動作用。
費忠海認為,今年玉米供需關系非常緊張,出現了大量的小麥替代玉米的情況。小麥是國家調控的重要籌碼,這種調控不僅穩定了小麥價格,同時對玉米價格的平抑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