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無價,但在資本市場,藝術品不單有價,還有公認“公平”價格,2011年8月28日,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品牌中心揭牌,成爲中國內地首家品牌交易中心。品牌交易中心將為品牌企業提供品牌價值評估、品牌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品牌買賣、轉讓、合作等方面的業務。
文化產權及藝術品交易市場是全新的交易市場。目前,在中國藝術品交易行業內,2009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屬于綜合性交易服務平臺,致力于文化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等各類文化產權為交易對象的業務。另外,還有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及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主攻文化藝術品實物交易,通過對文化藝術品鑑定、評估、托管和保險等程序,將藝術品發行上市。上市的文化藝術品包括書畫類、雕塑類、瓷器類、工藝類等國家管理部門準許市場流通的文化藝術品。被估值定價的藝術品將以份額合約的形式掛牌,交易后投資人通過持有的份額合約分享文化藝術品價值變化帶來的收益。
7個月成交12億
資料顯示,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的短短7個月閒,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的交易額已達12億人民幣。但金融業內一直有一種聲音認爲,在目前的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上,一些文化藝術品的價值被交易所高估,由此造成不平等交易。有報道指,因爲中央外匯管制,以及中國股市與樓市調控,越來越多的熱錢正在流入文化藝術品交易市場。但作爲一個新興發展的交易市場,中國的文化藝術品交易市場并未發展成熟,產業鏈尚不完善,造成一些投機資本流入“攪局”。部分藝術品的價值不能被正確評估,對文化意識品交易市場的健康造成危害。
藝術品定價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藝術品作?一種文化的象徵等同于無形資產,但是,當藝術品被推向資本市場被公開交易后,就需要一個市場價值。若是在拍賣市場上,買賣雙方會先對藝術品價值達成共識,然后交易。但若藝術品以股票份額的形式上市,如何挑選值得上市的藝術品,由誰定價,如何定價,都值得商榷。
慎防價值被高估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文交所是一個私企控股公司,而鄭州文交所目前也并非是中央直接認可授權的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若藝術品交易市場內部評估定價機制不完善,過程不透明,勢必給地下黑幕交易提供方便,引發金融安全隱患。據悉,在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市場上,已經發生過藝術品價值被過高估值上市,造成投機性交易的事件,對投資者造成損失。
面對這些問題,業內的風險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已經開始嘗試將藝術展示和定價交易合二為一的虛實雙重交易展示模式,將展示作為交易定價的第一階段,將交易作為展示的結果,力圖改變目前藝術品市場上專業作品與投資人分離的局面。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將通過網絡和實際展廳兩個通道將這一模式向全國推廣,力爭為藝術品創作、展示、定價、交易、收藏提供一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