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脹高企和投資渠道過窄的情況下,國債再次受到個人投資者的青睞。業內人士建議,個人在購買國債時要在資金流動性和收益預期之間尋找平衡,實現收益最大化。
個人投資者爭相購買國債
今年財政部共發行了三期憑證式國債、19期記賬式附息國債、四期記賬式貼現國債、12期儲蓄國債(電子式),其中憑證式國債和儲蓄國債深受個人投資者青睞,銷售非常火爆,有的甚至出現了連夜排隊的現象。
在第三期憑證式國債發行當天,記者早上8點趕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牛街的一家建設銀行營業廳,此時銀行門口已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候,大部分人為買國債而來。其中一位張姓女士為了拿到第一個購買國債的資格,晚上12點半便在銀行門口排隊。
9點,銀行開始營業,大家簇擁而進,按照排隊序號開始辦理購買國債相關手續。10分鐘后,張女士滿帶笑容走出銀行,她告訴記者,她一共買了8萬元的5年期國債,由于上班沒太多時間關注理財產品,購買國債圖個省心和放心。
在記者采訪中,鄭先生告訴記者,他早上6點半便到了銀行,這次買了6萬元的5年期國債,購買國債主要是為以后看病養老做準備,感覺這次國債利率比前兩年都要高。
據記者了解,這家建行營業點共承銷95萬元國債,其中1年期25萬元,5年期70萬元,沒有承銷3年期的國債。該銀行營業點實行首日定量銷售,即發行首日每人每筆購買國債數量最高額度為50萬元。記者還發現,人們購買5年期國債的積極性明顯高出1年期和3年期。
當記者來到位于廣安門內大街的一家工商銀行營業廳時,發現排隊序號已經過百,營業廳內坐滿了排隊等候購買國債的人。上午10點左右,銀行的工作人員宣布,所有期限的國債都已售完,沒有買到國債的人開始悻悻離去。
一位沒有買到國債的張姓女士對記者抱怨來得太晚,她從2002年便開始購買國債,她稱自己理財知識匱乏,不敢輕易嘗試其他理財方式,所以只好購買風險最低的國債。
避險情緒升溫 低風險資產受寵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國債銷售火爆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我國進入加息周期后,加息步調的頻繁導致國債利率不斷攀高,刺激了很多人的購買欲望;二是經濟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房地產業受到嚴格政策調控,股市動蕩,基金類理財產品風險較高,普通民眾安全有效的投資渠道過窄。
據記者了解,第三期憑證式國債利率為2008年后新高,2009年1、3、5年期國債利率分別維持在2.6%、3.73%、4.0%,2010年1、3年期國債利率維持在2.60%和3.73%,而今年已發行的第一、二期憑證式國債1、3、5年期利率分別為3.45%、5.18%、5.75%和3.70%、5.43%、6
.00%,第三期憑證式國債更是高達3.85%、5.58%、6.15%。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研究員姜超對記者表示,最近股市暴跌,全球經濟出現動蕩,大家避險情緒升溫,都涌向低風險的資產投資,而國債正屬于這一類。
一位銀行理財師也持相同觀點,由于各種投資市場不是很景氣,老百姓的錢傾向于安全性較高的產品,最有公信力的就是國債了。上一期憑證式國債發行時有點供不應求,所以很多人就抓住這次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年內第三次加息后一、三、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3.50%、5.00%和5.50%,而國家統計局8月9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5%,創37個月以來新高。負利率的尷尬讓很多不甘讓錢“變毛”但又無法承擔過高風險的普通民眾將存款變成了國債。一位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購買國債也是出于無奈,銀行利息太低,而其他理財產品風險太高,最后只好買國債了,少損失一點是一點。
在人們的概念中,購買國債的主體一般是中老年人,但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購買國債的隊伍里。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稱,一些年輕人加入到買國債的行列,是因為理財知識逐漸普及,理財觀念趨于成熟,大家開始有財產分配的概念,把財產分到不同風險系數的產品上,比如在購買股票的同時購買一定量的國債作為后備保障。
在資金流動性和收益預期之間尋找平衡
記者了解到,上述工商銀行營業廳在發售第三期憑證式國債的同時還發行一款保本型理財產品,期限33天,收益率4%,比1年期國債利率高出0.15個百分點。
和其他理財產品相比,投資國債的風險最低,收益率也相對較低。一位國有銀行的理財師告訴記者,作橫向比較,相同期限的理財產品和信托肯定比國債收益高。半年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概在5.5%-6%,而5年期國債年收益率也才6.15%。而信托產品收益率更高,3年期限的信托產品收益率在11%到13%之間。而基金由于股市的動蕩,收益不確定性很大,風險相對較高。
但他同時指出,理財產品一般都是10萬元或者更高起步,而信托產品門檻更高,一般100萬元起步,普通民眾投資受限。
雖然國債安全性最好,但個人在投資國債時也應考慮充分。普益財富范杰對記者表示,投資國債首先要考慮通貨膨脹和銀行加息對未來收益的影響,然后是合理的資金安排,在資金流動性和收益預期之間尋找平衡。
上述銀行理財師對個人投資國債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購買國債時要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未來的收益很可能被通貨膨脹抵消掉;第二,國債在計息上因時間而定,提前兌取不僅要損失利息,還要交納一定的手續費,所以在購買國債時要預留一部分流動資金另作他用;第三,購買國債時,適當的買入一部分黃金做配比,對沖貨幣貶值的風險。國債和黃金對沖,對于低風險的財產配置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