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在美國大力推動下,國際能源署協同發達國家拋出6000萬桶石油打壓油價;同時,市場憂慮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也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施加了壓力,石油及大宗商品紛紛下跌,黃金白銀也出現了下滑,并且下滑到了一個關鍵阻力位。一時間,眾多金評都將金價下滑歸因于大宗商品體系的下跌,因為大家認為黃金歸屬于大宗商品。其實,將黃金完全歸屬于大宗商品是不準確的。 在國際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主要分為兩類:農產品和工業品。工業品又專門分出了能源產品體系。也就是說,大宗商品是指滿足人類工業生產和人類生存所需食物的原料及產品的體系,代表產品為石油、銅、大豆等。 大宗商品每一個品種都具備一個最基本特征,即受其產業鏈的上下游產業需求制約。影響每一種大宗商品價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其上下游的供需要求,其次才是產品所在市場的計價單位的紙幣和通脹通縮影響。價格太高,下游企業承受不了,價格太低,上游企業同樣承受不了。即使它所在國的紙幣再怎么通脹通縮,其定價還是受制于上下游的供需情況。過度投機造成的特殊價格,最終一定會被拉回供需平衡區間。 而黃金雖然也有一定的工業屬性,但它更主要的是貨幣屬性。幾千年來,每一克黃金都被回收,以至于黃金每年的開采數量淪為次要因素,而黃金的主要需求即飾品需求則完全跟黃金價格上漲成正比。這再次證明黃金價格主要反映國際紙幣的混亂程度和國內貨幣政策的通脹程度。 所以,黃金的市場價格和大宗商品的市場價格成因大不相同。2008年,大宗商品的價格下滑了60%,而2008年的黃金上漲了10%,就是一個鮮明例證。 而黃金與大宗商品的屬性不同,決定了黃金投資和大宗商品的投資操作也不相同。投資大宗商品可以根據上下游需求的極限決定做多或做空,而投資黃金則主要依據金融屬性決定操作策略。黃金只適合做多,不適合做空,不做黃金就是做空黃金,因為金價下跌時,與黃金對應的貨幣在升值,紙幣在升值! 在以美元計價的國際現貨黃金沒有創新高的時候,6月22日,以英鎊計價的黃金觸及957.11英鎊/盎司,創歷史新高;7月11日,以歐元計價的黃金觸及1090.49歐元/盎司,再創新高,而在7月12日晚間,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達到325元/克,同時再創歷史新高。隨后,7月13日,以美元計價的國際現貨黃金也終于再創新高,達1587.89美元/盎司。以各種紙幣計價的黃金前后不斷創新高,再一次說明黃金的核心價值是重量,而不是各種紙幣的價值!同時也再一次說明:黃金不是大宗商品,而是一種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