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滬深股市無視加息消息,早盤高開,其后幾經周折,收盤有所回落。滬綜指最終跌0.58%報2794.27點,深綜指漲0.14%報1202.32點,成交放大,表明高位爭持趨于激烈。連續數日,銀行股權重較大的滬綜指走勢不如深綜指,更不如風頭正勁的中小板和創業板,昨創業板股指續漲0.79%。
周三掛牌的3只新股昨全天封死跌停,周四新掛牌3只中小板股票則錄得不俗漲幅。目前股市格局存在明顯問題,拿筆者來說,就始終沒能弄懂這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區別,甚至弄不明白某些在滬市掛牌的盤子偏小個股與深市中小板或創業板的區別。 就在這些東西還沒弄清時,其他“板”的討論又隨股指上升而漸漸熱起來,如已晾了好久未說的新三板又被拿來討論。有報道稱,新三板擴容方案將再次修改。 擴容的干擾有可能限制股指漲幅,這倒不全因擴容壓制,而是我們一些部門在擴容方面的機會主義傾向較濃,他們往往在股指表現不好時減少擴容量,然后在向好時又迫不及待補回“損失”。 從最近6只新股表現看,投資者一定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新發股票市盈率重新上升。也就是說,我們的市場原本就不存在因“破發”產生的“成熟”現象。 依筆者看來,目前的機制是一種“混一天算一天”的短視機制。利益方將股指弄上去,發一批股,低迷時稍放緩,再等下一次股指上升機會,不斷折騰。其實,短視現象并不只是新股市場,如以前曾流行的權證市場也是。許多當事方出發點未必就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而往往只是應付些燃眉之急。撈一些就算一些,并無長遠打算。 筆者昨日說股指或低開高走,多頭將占上風,但難以笑到最后。從實際走勢看,前一半錯,后一半對,因昨股指是高開的。不過這些都是短線技巧,只適合超短線,中期投資者更關心的應是大趨勢。 從這兩天的諸多言論看,有不少機構預測本輪加息周期已盡,因此對行情的預測較為樂觀。但筆者認為,上述預測所考慮的因素中并不包括本就難以捉摸的擴容變數,更未包括CPI及樓市的變數。所以,最終如何還是走一步看一步為好。 再說,就算擴容、CPI、樓市方面未出人意料,股指也未必就能漲太多。這是因為:我國即使放松貨幣,也必缺乏空間,因前兩年實在透支太過,且教訓太刻骨銘心。 CPI公布期提前至每月9日,(6月數據的發布日)也就是本周六,而今日是該數據公布前最后一個交易日,一般市場會多一些觀望心態。不過,考慮到加息已實施,所以該指標對股指影響應已減弱,投資者反而更應關心下周將公布的投資、消費、工業產值等方面數據,看看實體經濟如何,到底能否承受一系列的緊縮。 預計股指近期會震蕩盤整,等待相關消息(尤其是擴容動向)確認后才能決定方向。如果擴容等相關消息并沒太多利空,股指盤整后還有些上升空間,反之則空間有限。筆者認為,“雙贏”的市場雖有可能“階段性”地存在,但這對各方面條件和大環境要求是相當苛刻的。就目前問題多多的大環境看,顯然是無法做到“雙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