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東南亞旅游,人們總是想到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極少考慮老撾。其實,老撾這個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旅游資源相當豐富,政府發展旅游的同時注重保護原生態文化和自然風光,力圖使游客領略到原汁原味的異國風情。
重保護
史蒂文·斯基帕尼曾作為聯合國顧問參與發展老撾生態旅游項目,現階段負責亞洲發展銀行東南亞旅游項目。
他告訴法新社記者,老撾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向外國游客開放,在意識到旅游可以發展經濟、創造就業的同時,知道“如果管理不善,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老撾國家旅游局開設的老撾旅游信息官方網站名為“老撾生態旅游”,明確旅游業必須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在北部瑯南塔省南哈保護區,游客可以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不過,為避免破壞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每個村莊每周最多開放2天,每個旅行團人數不超過8個。
旅行社帶游客訪問當地居民前會告知游客當地風俗習慣,例如進屋前脫鞋、不要大聲喧嘩、女士不應觸碰和尚等。
純天然
老撾設立有20個國家保護區,覆蓋將近14%國土。特色旅游資源包括大片熱帶雨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喀斯特地貌和原生態文化。
南哈保護區占地22萬公頃,是開展生態旅游的“樣板”地區。這里生長著高大竹林,棲息著象、長臂猿、豹等野生動物,一些村莊建在湄公河支流岸邊。
當地居民盡量不因游客到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不會為迎接游客特意打扮,看到游客仍會做著編織籃子、晾曬衣服等日常勞動。
英國游客喬·帕克說,與泰國相比,老撾給人感覺更加真實。他覺得游客在老撾留下的“足跡”較少,這樣“非常棒”。
惠民眾
老撾1999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助下在南哈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據老撾國家旅游局統計,保護區1999年接待2萬名游客,2010年增加到25萬。
幾十個村莊與旅行社簽訂協議,由村民做向導,帶游客吃“村里飯”,住“村里屋”。這些村莊同時負責維護道路。
一個村莊以一星期接待兩天一個8人旅游團計,可收入13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