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的不確定性在最近一周表現得十分突出。5月24日,A股上演“黑色星期一”,出現大幅下跌。同時,亞太歐股市也同步大跌,弱市氣氛彌漫全球資本市場。此后一周,A股市場反復探底,進入弱市狀態。面對這樣的局面,基金會采取什么策略呢?2010年盛行的“小而新”的投資策略會回歸嗎?本期周刊予以關注。
策略一:集中關注新興產業
面對市場的系統性下跌,回歸合理估值的新興產業個股進一步得到基金的認可。
鵬華基金經理陳鵬認為,A股市場的長期熱點和機會往往和國家政策導向密切相關!熬盼濉逼陂g,國家曾經提出一個十大支柱產業,包括汽車、鋼鐵、房地產、有色等,此后十年里A股歷年表現最佳的行業,都和上述產業相關。而目前國家提出的轉型和戰略產業等理念,也將促使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拔磥硎晖顿Y者需要一個新的投資方向、新的消費方向,新興產業一定會出現在未來十年中國經濟舞臺上。”
陳鵬表示,新興產業投資跟成長股投資邏輯是一樣的,選擇標準或者考量方面沒有太大不同。“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新興產業公司也好,往往處于發展初期,不能十全十美,因此,可能我們要容忍其有一些缺憾,同時認清這些公司、行業主要矛盾是什么,推動這些行業成長的主要動力是什么。這是新興產業個股選擇上的一個要點!
對于如何化解或防范風險,陳鵬認為,行業集中的風險值得關注。因此,做此類方向投資時,倉位選擇、個股選擇,仍然是有效的風險控制手段。此外,不同市場環境需要不同投資類型、不同投資策略以便適應不同投資環境。
策略二:挖掘高端制造業牛股
與此同時,高端裝備制造業則成為另一些基金的“寵兒”。
交銀先進制造的基金經理黃義志就認為,中國的傳統優勢在制造業,因此經濟轉型一定要著眼于傳統產業里面的優勢產業,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高端裝備,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并和高鐵、國防軍工等產業發展相聯系,有可能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黃義志進一步認為,未來中國裝備制造產品在全球競爭中制勝的重要舉措就是,把我國中低端產品和高科技產品以及完善的服務打包出售,也就是說,我們民族企業在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過程中,相關的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等高端領域值得重點挖掘與投資。
“非常看好有強大根基支撐的"中國制造"產業升級轉型所帶來的巨大投資機遇。”黃義志說。
策略三:就地趴下等待機會
當然,面對不好的市場,多看少動也是部分基金采用的策略。根據一些基金的看法,上周出現的暴跌,和經濟增幅放緩、通脹水平可能走高、新股發行提速等信息有關。
但目前這個位置,相關的股價已經包含了很多這方面的預期,因此要進一步作出倉位調整,難度不小。上海一位基金經理認為,短期內市場大跌讓市場聯想到了市場擴容和資金流出可能加速。
而深圳一家基金則認為這個過程和經濟轉型有關,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不僅從規模上擴張了中國經濟,而且發展過程中伴隨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增長的效率也相應提高;另一方面,30多年的高速增長本身也改變要素的供求關系,在要素有限的條件下,持續高速擴張的增長必然導致需求強勁拉上,使要素成本上升,進而使整個國民經濟成本上升。問題的關鍵在于,發展過程中效率的提升能否超越相應的成本上升。
總之,擔心還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