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存在一定時間的建倉期令基金經理們可以從容選擇,但去年下半年來成立的次新基金(非貨幣類)整體表現疲軟,超過半數的次新基金讓原始投資者“被套”,基金投資的“賺錢效應”沒有形成,并拖累投資者信心。今年一季度中,次新基金整體遭遇281.641億份凈贖回。
超半數“被套”
據Wind最新統計,截至5月17日,去年下半年以來成立的187只非貨幣類次新基金中,未給原始投資者創造正收益的達到103只,約占總數的55.08%。換言之,即便是有著充裕的建倉時間,但仍舊有超過半數的次新基金讓原始投資者“被套”。
Wind統計數據顯示,上述103只讓原始投資者“吃套”的次新基金中,只有9只基金在今年行情中獲得了正收益,且部分是債券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03只開放式基金中,以股票投資為主要方向的品種今年來幾乎都未給原始投資者獲利。
相對來說,去年下半年以來選擇債券次新基金的投資者收益穩定。在去年來成立的43只債券基金中,只有7只產品成立至今處于虧損狀態,其余都獲得了一定的“浮盈”。
由于今年來行情熱點主要集中在藍籌股上,去年下半年成立的部分次新指數基金以及相關品種表現相對良好,如新華行業周期轉換、鵬華上證民企50ETF、南方小康產業ETF自成立至今(截至5月17日)分別獲得了13.1%、7.83%和7.6%的凈值增長。此外,部分QDII品種也因海外市場走好有所獲益。
投資者“用腳投票”
次新基金業績表現不佳,自然令部分投資者無奈選擇“用腳投票”。
根據Wind統計,在今年一季度中,去年以來成立的次新基金整體遭遇了凈贖回,凈贖回量達到了281.641億份。這批次新基金在今年1季度的凈贖回率達到9.26%,接近總數的一成。
令人關注的是,受到行情影響,部分資金在今年一季度對部分指數基金進行了凈申購。Wind統計顯示,在今年一季度中,有13只去年下半年來成立的次新基金獲得凈申購。其中,消費紅利、添富醫藥、信誠深度價值、國泰價值和新華行業屬于主動型股票基金,工銀瑞信深紅利ETF、大成深證成長40ETF、華安上證龍頭ETF、海富通上證周期ETF聯接屬于指數基金。在上述基金中,成立后表現良好的新華行業周期輪換在今年一季度獲得了353.6755萬份凈申購,但單季度凈申購率只有2.1329%。
國金證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張劍輝認為,考慮到經濟增長并不悲觀、股市的估值水平亦處于可比歷史較低位,市場的下跌空間不大。但從流動性來看,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加大加之緊縮政策累積效應逐漸顯現,或對資金面形成負面影響,震蕩格局或延續!盎鹜顿Y可維持中等組合風險,在組合配置上延續均衡配置的思路,兼顧選股能力突出的成長風格基金和具備估值優勢的藍籌風格基金。
另據以往經驗,當次新基金群體的“虧錢效應”蔓延后,非但給新基金發行造成了一定阻力,也對投資者人氣造成了影響,即當次新基金凈值略有反彈后,原始投資者會選擇贖回,以便規避風險,這樣又導致了基金經理需要拋售股票、換回現金以便應付基金持有人的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