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藝術品價格全面飆升,千萬級拍品比比皆是,單件作品拍賣價格頻頻過億元,市場跨入了沸騰的“億元時代”。面對海水般涌入的資金,高燒不退的藝術文玩投資,下一把火將燒向何方?
意大利友人瑪麗娜·薩索(Marina
Sasso)最近的邀約突然猛增起來。這位十歲起收藏各種“石頭”,1984年就來到中國,浸淫玉石珠寶文化的“中國通”,在市場上小有名氣。很多希望在中國的玉石珠寶市場上有所“斬獲”的人會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找到她。
她告訴記者,這些越來越多的買家們問的第一個問題總是“現在哪里能買到真正的好東西,特別是玉石?”而第二個問題則是“大約要花多少錢?升值情況怎么樣?”
通常,她會建議一些初入門的投資者從一些小型玉雕擺件開始收藏,稍有實力的則建議他們去收藏近兩年價格漲幅最大的中國古代或當代書畫作品。
“現在還有很多人希望能從市場上收到一些‘仿古件’,如清朝仿制前朝的藝術品等。這些藏品的市場價格都在奇跡般地不斷上漲。”
據相關統計,僅2010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金額就達到199億元,相當于2009年全年水平。
藝術文玩品的價量齊漲的“瘋狂”程度讓瑪麗娜·薩索這樣的“老玩家”感到驚訝。
而這種“瘋狂”還是整體性的,不僅傳統的書畫、玉石、瓷器等藏品獲追捧,藝術文玩的一些雜項收藏,如景泰藍、文房用品、銅器、沉香等,以及另類收藏,如精品酒、郵幣卡、火花等也集體升溫,范圍涵蓋了各級市場。
在中國書畫、瓷器、玉器等傳統收藏大項的高價比照下,文玩雜項類或另類藏品顯然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價值低估。這一差距,給許多新入門的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普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當然是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升,財富集聚越來越快;其次,全民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認知度達到了一個歷史高位;同時,世界范圍內的通脹壓力,也讓財富的擁有者或管理者們需要尋求貨幣避險的渠道!鄙虾J惺詹貐f會會長吳少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1年一季度,我國央行已有1次加息、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但即便央行池子持續“蓄水”,市場里的“水”仍不見少。
每個手里捧著“水”的投資人都不會讓自己的“水”隨著通脹莫名流走。而貨幣避險通常有三:房地產、資本市場和藝術品。
據雅昌網公布的相關調查報告中顯示,過去十年,所有被交易一次以上的藝術品的價格指數創造了約11%的年收益率,超過標準普爾500大盤股指數和其他絕大多數的資產類別,包括債券和日用品,藝術品對沖通脹的作用再次被強調。
于是,在“跑贏CPI”這個問題里不斷糾結的投資人們面對房產不斷調控、股市不斷探底而愈發有限的投資渠道,開始扎堆挖掘藝術品市場上的投資綠洲。
玩什么?收藏品種普漲
“近兩年藝術文玩藏品投資熱點大體有五類!眳巧偃A告訴記者,在上海這個被譽為“收藏界半壁江山”的市場上,他已“摸爬滾打”了25年之久。
“一是古代藝術精品繼續創新高。二是材質稀缺性藝術品,如木、石。三是原本具有廣泛群眾認知基礎的收藏品,如郵幣卡。四是一些另類收藏,如酒。還有一部分是剛剛‘冷’下來一些的中國當代書畫作品。這些市場熱點都有人為炒作的痕跡!
在上海市收藏協會的辦公室內,“半壁江山”的牌匾掛在一旁墻上。他說,現在加入的會員中,60%~70%是抱著賺錢的想法來的。
據“梅摩”指數團隊整理蘇富比和佳士得自1937年以來關于瓷器、煙壺、家具、玉器、青銅器、雕塑等藝術品的所有拍賣記錄,并記錄了1400對在國外拍賣的中國瓷器雜項的交易數據,最新研制出的“梅摩中國瓷器雜項指數”顯示,從1985年到2010年第二季度,藝術品年投資回報率是8.4%,美股的回報率是9%。但過去10年中,藝術品的回報率上升到12.5%,美股沒有增長,只有-0.7%。所以從投資角度來講,中國藝術品的投資在過去20年和過去10年的回報相當不錯。
回眸2010年的“藝術品投資市場”,則更多是“炒字當先”的印象。往年,一件藝術品拍賣價超過千萬元,就算得上新聞了。但在2010年,中國藝術品價格全面飆升,千萬級拍品比比皆是,單件作品拍賣價格頻頻過億元,市場跨入了沸騰的“億元時代”。
2010年一件明代黃花梨交椅以6880萬元的高價成交,創出黃花梨家具的新紀錄。該紀錄誕生后立刻有評論家宣稱,黃花梨家具真正的黃金時代還沒到來,因為“價格還沒過億”。
幾個月后,一張起拍價為1600萬元的古琴最終以1.37億元高價成交,不但創造了古琴的世界紀錄,還創造了世界樂器的最高拍賣紀錄。另一張王世襄舊藏古琴以1120萬元易手,相比2003年220萬元的價格升值超過4倍。
市場人士表示,總體而言,雜項藏品在2010年表現最突出,私人專拍的數量、總成交額、單件拍品的成交價格均創歷年之最,拍賣的地域范圍亦超過往年。
吳少華表示,目前公開的信息大多反映的是藝術品二級市場(即拍賣市場)的狀況,藝術品市場實際上是由拍賣市場、文博市場、藝術品公司等多層面構成,拍賣數據雖然具一定代表性,但還不能體現市場全貌。
未來看好的投資板塊
在拍賣市場以外,吳少華談及的五大投資熱點板塊價格動輒翻倍的“神話”也不少見。
記者此前從玉石市場上了解到,幾年前還只是每公斤幾塊錢的“黃蠟石”,改名“黃龍玉”后已搖身變成為每公斤上萬元的珍寶。而一些行家則更看好翡翠未來的行情,從2010年至今,翡翠的市場價已翻了一倍。一些資深玉石玩家認為未來三到五年,翡翠的升值空間還將有200%~300%。
在郵幣卡市場,一整版1980年T46庚申年首輪生肖猴票,2010年曾以約11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較30年前狂漲17萬倍,帶動了郵市整體行情上漲。
在上海著名的郵幣卡交易點盧工市場,接受采訪的賣家和買家都樂觀認為,這一波行情還將持續,好戲還在后頭。在這里,甚至有一些早已退出市場流通的糧票,價值瘋長了4000倍。
而像沉香這樣幾年前大多數人還沒聽說過的文玩藏品,兩年間在市場上價格狂飆十幾倍,最好的沉香每克已接近5萬元,身價已百倍于黃金。而這只是“今年剛剛興起的行情”。
“眼下,藝術品收藏投資已經不是全民性的,而是高端的,必須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有鑒別技術或團隊,以及操作規則的掌控能力!眳巧偃A說。
他承認,在很長一段時間,藝術品交易市場“漲勢”仍將持續。在上述五大板塊里,近期熱點將更集中于古代藝術精品和材質稀缺性藝術品方面。下一步,他則看好國家級工藝大師制作的當代工藝品,材質方面如陶瓷、紫砂等。
“任何古玩都是現玩。當代工藝精品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鑒定門檻也相對較低,市場的注意力將會逐漸轉移到這方面,以后價格肯定會漲!
誰在玩?怎么玩?
“梅摩”指數的創始人梅建平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2005年,世界上老牌的商業銀行巴克利(Barclays
Bank)曾經根據世界各資產長期的歷史投資回報得出結論:全世界機構投資者和有錢人應該拿出5%的資產配置在藝術品上。以現在的情況,這樣的資產配置比例,意味著在2020年中國將具有16萬億藝術資產的潛在需求。
如果到那個時候,市場的發展能夠滿足16萬億中的25%,也就意味著中國在2020年時,藝術品市場的規模會達到4萬億元人民幣。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一年的交易額約500億元人民幣。
“以往的收藏界被收藏家、投資家和文化消費者三分天下!眳巧偃A告訴記者!暗F在市場的基礎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進場資金的構成發生了根本變化。機構及資本投資的快速成長,使傳統的藏家投資迅速被邊緣化!
幾年前,他曾大力提倡將“收藏與投資結合起來”!爸挥信c經濟利益結合起來,藝術才能得到更有效的繼承和保護!彼f。
收藏,至少要有“藏”的意識。但新進場者往往帶有更多的投資策略,或短平快炒作,或大批量囤貨待價而沽。造成了“藝術價值,資本運作,經濟買單!
真正抱著“收藏為了品味,為了享受歷史文化,享受‘玩’的過程”的傳統藏家卻已經“玩不起”了。
這一趨勢在“剛剛起步仍然很不成熟、價格體系不科學、充滿無序競爭的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上”,不可避免,也仍將持續。
今年以來各地興起的文化產權交易所,將藝術品進行權益拆分,似乎讓普通投資者們也看到了在藝術殿堂里“分一杯羹”的希望。但事實上,究其核心,仍是一些“大鱷們”在從中牟利。
一位市場人士透露了莊家如何利用拍賣市場炒作藝術品。由于藝術市場目前對資金的要求還不算高,莊家首先囤貨,控制貨源。再從中拿出一件精品在拍賣市場炒個天價一鳴驚人,制造行情,其間還會進行學術炒作。然后用自己的資金實力,不斷地有節奏地往上抬價,最后真正的成交都在私下。
事實上,與資本市場一樣,誰有“貨”,誰就有定價權。就如該市場人士所言,投資市場上缺的不是資金,而是籌碼。
“投資者不能盲從跟風,應該獨立判斷,合理分配資金。藝術品的經濟價值有一定規律可循。”吳少華說。
首先看材質,是人工合成還是天然、是稀缺還是可量產。其次看工藝,因為藝術品最終還是要看藝術含量。第三看其題材內容是否符合市場消費習慣。第四看投入市場的數量。第五看時間,藝術品存在時間越長便越具有不可再造性。第六看作者的知名度。
在這六個規律里,前三者基本是不變的,變化往往都在后三者。
“建議投資者在分析以上幾種規律之后,合理分配資金,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向。最好是專題收藏,比如收藏一種小門類,以便未來形成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