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人民幣正逐漸成為投資人的關注焦點。就在剛過去的4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在最后一個交易日,一舉突破6.50關口,再創匯改以來的新高。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累計升幅已達1.9%,加速升值態勢明顯。
在人民幣升值的大環境下,如何讓手頭的外匯合理規避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個人投資者和一些中小企業主分別應該如何應對呢?
個人篇:人民幣迭創新高 多樣化持幣是“王道”
隨著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加快,讓不少手頭持有美元和港元的投資者的資產面臨縮水的風險。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如何跟上其升值步伐,及時調整投資思路,成為個人投資者眼下最為迫切的問題。
“最優選方案”是結匯
盡管本·拉丹之死刺激美元從低位開始反彈,但市場人士普遍預期,拉丹死亡的消息難以對市場產生持久影響,美元的下行警報仍未解除。截至記者發稿,美元指數雖然比此前有所上漲,盤中最高觸及73.30點,但多位分析人士表示,美元早應出現修正性反彈。此前由于市場人士在過去幾周大舉拋出美元,而買進歐元、大宗商品貨幣、石油與貴金屬等資產,所以美元一直處于弱勢狀態。不過,分析師們表示,美聯儲將利率維持在超低水平的時間將遠遠長于全球其他主要央行,因而并沒有理由青睞美元、放棄其他高收益貨幣。
而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幣升值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因此對于那些手頭持有美元的投資者而言,如果這些外匯在短期內沒有明確的用途和投資渠道,可以考慮進行結匯。“近幾日美元的上漲,其實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不錯的結匯機會。”交通銀行理財師李吉提醒,他進一步指出,未來人民幣的結售匯額度的管制是一個逐步放開的過程,因此如果不是近期需要用匯,而僅僅出于為了孩子將來出國留學等問題而儲備美元,則沒有必要。“尤其是在人民幣目前持續升值的環境下,在手頭持有大量美元頭寸,從投資角度來看,也是不劃算的。”
此外,相對于外幣理財產品的諸多不確定性,人民幣理財產品在加息和升值預期下依然強勢。由于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而且具有較強的加息預期,市場人士普遍預測人民幣資產會持續強勢。同時,目前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中,人民幣產品相對豐富,收益率也較美元產品更具誘惑,故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將手頭的美元頭寸換成人民幣進行投資,不僅可以減少匯率上的損失,還可以在投資上獲得更高的收益。
持幣宜多樣化
除了結匯,對于那些手頭仍想保留一些外幣頭寸的投資者而言,理財師給出的投資建議是,最好能夠持有多種幣種對抗匯率風險。
“由于美元的下行風險一直存在,所以建議投資者如果需要持幣,也盡量選擇那些收益較高且匯率相對穩定的幣種。”李吉建議。
在具體操作上,除了盡量將手頭的美元頭寸進行結匯,歐元、加元和澳元等幣種,都是投資者可以考慮“換倉”的幣種。“如果要求穩,歐元是不錯的選擇。”李吉分析,盡管由于歐債危機的影響,歐元去年經歷大跌,但目前來看,人民幣對歐元中間價一直在貶值;而不久前伯南克剛表示今年上半年美聯儲不加息,市場預計美元低利率政策仍將繼續,所以持有歐元在匯率風險上相對更小。而作為高息貨幣的澳元,更是投資者可以考慮持有的幣種。與低廉的美元借貸成本相比,澳元的基準利率顯得較為誘人,套息交易的升溫,加上大宗商品市場的持續走牛,使得澳元一直以來都備受投資者的青睞。
不過,持有這些幣種的投資者,除了將這些外匯直接存銀行外,也還可以有其他的投資渠道,
比如購買一些相關幣種的外匯理財產品。目前銀行發行的澳元理財產品,其收益率一直處于外幣“明星產品”的位置。據普益財富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最近一周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中,幾款到期的澳元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均超過6%。
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投資外匯理財產品時,最好選擇那種投資標的為債券類的品種,“相對而言,保本保收益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還是更為穩妥。”李吉表示,“那些結構性產品雖然預期收益較高,但存在不確定性,有些甚至面臨不保本的風險。”所以對于那些相對保守的投資者來說,在考慮規避匯率風險的同時,也要注意投資本身的風險。
企業篇: 金融產品助力 企業鎖定匯率風險
人民幣不斷升值,不僅僅個人投資者的外匯存在貶值的風險,外貿企業也同樣與普通投資者一樣面臨匯率風險。銀行理財專家指出,面對人民幣的升值,企業大體有三種思路可以應對:通過遠期結售匯、外匯期權以及國際保理業務,可以幫助企業鎖定匯率風險,避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
“如果有可能,企業在手頭有一筆外匯頭寸,特別是美元,最好的建議仍然是結匯。”民生銀行貿易金融事業部上海分部產品經理陳雪韻告訴記者,由于近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而目前的企業又大多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旦客戶手頭拿到貨款,除非有用途,他們一般都會建議客戶進行結匯。
但是,對于大部分企業客戶而言,很多收入或者說款項,并不是馬上就可以拿到。因此對于那些要在一段時間后才能收到的款項,還可以通過其他幾種途徑來鎖定匯率風險。“我們經常有客戶會在一段時間后有一筆較大額度的美元收入(也即應收賬款),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建議他們做一個國際雙保理業務。”據陳雪韻介紹,作為一項綜合性的金融業務,簡單而言,國際保理業務就是銀行向出口企業提供出口融資和風險擔保的一攬子金融服務。通過這種方式,出口企業可以按照一定的利率水平,來提前獲得應收賬款,并同時獲得風險保障。
除了國際保理業務之外,還有遠期結售匯業務,也能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這種業務是指銀行和企業通過合同,約定好將來辦理結售匯的幣種、金額、期限和匯率等。如此一來,即便人民幣持續升值,客戶仍可以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圍內獲得相應的結售匯匯率。到期時,客戶的外匯收入或者支出真正發生,就用此前合同說明的來執行。
當然,外匯期權也是一些企業客戶可以考慮的金融產品。如果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內人民幣仍將較快升值,企業可以向銀行先購買一個期權,這個期權使得企業可以在未來某一時間用約定的匯率同銀行結匯。不過,假如屆時匯率與企業此前判斷的不一樣,客戶仍可以選擇不行權,損失的也只是這筆期權的費用。而如果匯率如客戶判斷的那樣,企業就可以按照約定的價格結匯,同時也規避了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