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史上最嚴厲樓市調控政策”的新“國十條”出臺正好滿一年。這一年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是否見效?投資投機行為是否得到有效抑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調控層層發力之下,又一家主業非房地產的央企“退房”,京深等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逐漸收窄,房價“拐點”若隱若現;即便如此,開發商仍以翻新的營銷手段,緩沖調控壓力。
只有當購房者切身感受到房價下滑時,才意味著房價真降了。否則,都是浮云。
國家統計局4月18日發布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環比價格下降的有12個,比前一月多4個,房價漲幅繼續被遏制。
作為房價風向標的4個一線城市,價格上漲放緩趨勢更明顯。其中,3月份,北京、深圳房價環比2月份持平,出現滯漲;上海、廣州房價漲幅今年以來逐月縮小。
市場主流觀點認為,在強有力的政策調控下,房價或在今年二季度迎來“拐點”。另一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居住土地價格增幅同樣呈回落之勢。北京:7個月首次滯漲
盡管不在領跌陣營,但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漲幅均于3月份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3月,北京、深圳的新建住宅價格與2月持平。其中,北京房價在連漲6個月之后首次停滯。同期,上海和廣州的房價環比分別上漲0.2%和0.3%,今年以來環比漲幅不斷收窄。
一線城市的動態也成為近期全國房價走勢的縮影。上述數據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3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有12個,比2月多4個;房價上漲的城市為50個,環比減少6個。
值得注意的是,12個降價城市中以二三線城市居多。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三個月,房價上漲的城市持續減少,房價持平和下降的城市不斷增加。
年初出臺的新“國八條”被認為是遏制房價漲幅的最強武器,隨著上季度末各城市陸續公布房價控制目標,房價“拐點論”成為近期市場的主流論調。專家認為,二季度將是房價全面下跌的時段。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向記者稱,預計今年5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綜合指數將出現首次下跌,也即房價出現“拐點”。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楊紅旭推算出3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29%,漲幅下降0.17個百分點。他還表示,即使市場運行有所偏差,房價下跌的時段也不會遲于6月份。樓市調控“邊看邊調”
支撐房價“拐點論”的另一項證據在于地價漲幅收窄。
據土地勘測規劃院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全國105個監測城市的居住地價水平為4349元/平方米,環比增長2.44%,同比增長10.23%,漲幅均較上季度明顯收窄。這也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居住地價漲幅首次低于商業地價。
隨著調控不斷深入,政策執行情況將成為后市走向的決定因素。上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堅持調控方向不動搖、調控力度不放松”。國務院已派出8個督察組分赴16省(區、市)展開專項督查。
按楊紅旭的看法,如果未來3~6個月調控效果不佳,不排除政策繼續加碼的可能。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也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樓市處在“邊看邊調”的階段,政策是否加碼,將視市場表現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