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制造業景氣度較高,可能意味著全球的投資周期在啟動。從目前的基本面狀況判斷,2011年經濟的內在機理最有可能比較像2003年。歷史或許會重演,但不是簡單的重演,中上游行業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從國內的情況看,傳統產業產能利用率出現緊平衡的狀態。下述傾向表明了這一狀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在提升,年初部分地區有電力緊張的傾向,限電曾在2003年和2004年時常發生;2011年一季度鋼鐵產能利用率達到或超過85%,歷史上曾經在2001年到2003年發生過;2011年一季度出現了六年以來的首次貿易逆差-10.2億美元,歷史上曾在2003年和2004年一季度發生過。從投資需求看,2011年1-2月份非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42%,遠遠超過國有企業15%的投資增速。 中國重化工工業景氣度提升,也體現在產出缺口方面。我國雖然沒有公布產能利用率的數據,但可以用如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產出缺口系數等替代指標。從產出缺口看發電量、石油、塑料、化學纖維、水泥、金屬切割機床、交流電動機、電工儀器儀表、發電設備、汽車、移動通訊基站設備的產出缺口系數在2010年一整年大部分月份都是大于零,產能處于緊平衡。 從外部情況看,主要經濟體制造業景氣度也在提升。通過歐盟、美國、日本以及新興經濟體的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數據比較,除了葡萄牙的數據略微有所下降以外,其他國家的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都在往上攀升,達到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的最高值。快速提升的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可以看作是經濟景氣度的晴雨表。 回顧2002年至2004年美國制造業復蘇的起點是2001年網絡科技泡沫破滅后造成的景氣谷底,隨著經濟復蘇,拉動全球制造業景氣度回升的就是消費電子和重化工業。這輪制造業景氣提升的起點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歷史似乎在重演。 從發電設備利用小時看,未來可能演繹2002年至2004年的情形,從鋼鐵的產能利用狀況看可能演繹2001年至2003年的情形,從一季度的貿易逆差來看可能演繹2003年和2004年的情形。從目前的基本面的供給和需求狀況判斷,2011年經濟的內在機理最有可能比較像2003年。2002年至2004年經歷了一個煤電油等的產能瓶頸。當前傳統產業景氣度的提升,或者是產能去化和需求雙重推動的結果。對2003年二級行業年度漲跌幅統計結果顯示:通信運營、鋼鐵、汽車整車、石油化工和電力是當年表現排名最好的五個行業,這就是所謂的五朵金花行情。 歷史或許會重演,但不是簡單的重演。基于上述分析和判斷,我們關注的行業主要是中上游的行業,核心在于“能源”和“原材料”。主要的投資邏輯包括:一是內外景氣度較高的行業,如機械設備;二是受到需求拉動,去產能化后景氣度高的傳統產業,如電力、鋼鐵等;三是傳統產業本身的供求緊平衡帶來的上游投資機會,如煤炭、石油化工等;四是傳統產業本身的緊平衡會給其他下游行業帶來供給沖擊而因此受益的行業,如水泥建材,化纖和化工原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