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時期的魚龍、西漢時代的玉佩、明清的玉環……昨天,寧波市收藏家協會古玉收藏專業委員會的會員聚集在月湖盛園的盛世花廳,各自“曬”出的寶貝讓記者大開眼界。記者在采訪中也獲悉,20年間古玉“物以稀為貴”價值飆升了20多倍。
去年10月底,市收藏家協會古玉收藏專業委員會成立,30多名會員中不僅有企業主、公務員,也有普通工薪階層。“寧波收藏古玉的人數不少。”昨天,一名資深的古玉藏家告訴記者,古玉收藏專業委員會的30多名會員只是眾多古玉藏家的“冰山一角”,“好的古玉,讓人一見如故,這就是緣。”這30多名會員中,有不少是從其他收藏轉向到古玉收藏的。記者走訪寧波幾個主要的古玩市場也發現,這些古玩城基本都有經營古玉的商家,而且數量還不少。
“古玉有著它的特殊性,也就是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經過數千年流傳下來的古文物是十分有限的,而且絕大多數都被國有文物單位收藏,流到民間的很少。”這名藏家告訴記者,這決定了古玉必然具有較大的收藏價值,而且其價格在市場上也在節節走高,比如紅山文化時期的一件小玉蟬,上世紀90年代初,僅拍出人民幣5萬元的價格,但現在其成交價至少在138萬元以上,升值20多倍。據了解,古玉分兩種,高古玉和明清玉。高古玉是指漢代或漢代以前的玉器,明清玉指明、清時期的玉器,也稱晚期玉。在這二者當中又數高古玉價值最高,但目前市場明清玉比高古玉火爆得多。
這名藏家表示,比起易碎的瓷器和書畫來,古玉更容易保存和展示。它不但可以像瓷器那樣陳設在案頭,像書畫那樣懸掛在墻壁上,也能佩戴在頸下、腕上、腰間,還可放在手中把玩,一器多用,受到更多收藏愛好者青睞。
不過,這名藏家提醒欲收藏古玉的市民,一定要把握好心態,“要擺正心態,搞收藏心態不好肯定要吃虧。很多人交學費、上當的原因就在于專業知識匱乏和心態沒調節好,卻老想著撿漏。撿漏要靠實力,而非運氣。”他說,想收藏好東西,就必須眼勤、腿勤、手勤。從材料、器型、做工、沁色、包漿等五個方面綜合分析,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需要十幾、二十幾年的時間。鑒定古玉不是懂得鑒定就成了,還需要運用美術、歷史、考古等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