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藝術品市場空前繁榮和網絡購物的日漸流行,在線拍賣作為拍賣公司推出的一種全新營銷模式,正逐漸在藝術品交易市場上站穩腳跟。據國家文物局統計,目前從事藝術品銷售和拍賣的網站有200多家,2010年全年通過網絡交易成交的藝術品金額高達10多億元。由于在線拍賣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讓拍品可以面向更多買家,這種新興的交易方式正在成為國內藝術品市場的“新寵”。
在網絡拍賣日漸紅火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浮出水面。“衡量藝術品的真偽優劣,最終還要靠自己的眼光。看不到實物的預展,只是在網上看圖片和文字介紹的話,還是覺得不太放心。”南京某廣告公司總經理周先生多年來熱衷書畫收藏,也是各類書畫拍賣會的常客,在他看來,在線拍賣雖然省時省力,但對習慣“過眼經手”的傳統藏家而言,付款后才能見到真品的交易方式有些“不靠譜”。
記者在嘉德在線等網站上注意到,參與競拍的藝術品價格多數都在萬元左右,10萬元以上的高價拍品數量較少。南京十竹齋拍賣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在線拍賣主要面向的是中低端藏家,競買者更多是出于收藏與交流的目的,并非單純為了投資。加上拍品展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線拍品種類多以郵品、錢幣、字畫等小型藝術品為主,像瓷器、古典家具等高規格拍品,主要市場還是在傳統拍賣會上。”
另一方面,由于相關法規和監管途徑的缺失,目前,國內從事藝術品銷售和拍賣的網站多數均為“無證經營”。一些國家明令限制交易的文物藝術品,通過網拍等交易方式暗地流通,甚至被倒賣至國外,由此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拍賣行業的新生事物,網絡拍賣在交易流程、行業監管等環節上還需要不斷完善。他認為,應該盡快擬定包括在線拍賣在內的藝術品網絡交易行業標準,制定統一規范的交易規則,同時完善審核監管及糾紛仲裁機制,最大程度地保障藏家權益。
缺乏監管 或成文物走私“地下通道”
作為傳統拍賣與網絡購物的結合體,在線拍賣的流程十分便捷。競買者只需在網站上注冊會員、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就可參與競拍。和傳統拍賣相比,在線拍賣經營成本較低,而且流程簡單。對于拍賣公司而言,在線拍賣省去了以往制作拍品圖錄及預展的成本,拍品征集工作也大大簡化;而競買者可以通過網站瀏覽拍品的相關信息,足不出戶便可競拍心儀的藝術品,省卻了旅途奔波、委托競拍等麻煩。
在競價程序上,在線拍賣由傳統的舉牌叫價變為在線出價,以“天”為計算單位。針對其周期較長的特性,在線拍賣網站也推出了“自動競價”、“代理競買”等模式,競買者出價時可以填寫自己能接受的最高價格,其他客戶出價后,系統會自動加價參與競價。此外,在線拍賣采用網上轉賬付款,為了保證競買者的權益,這些網站還推出了類似“支付寶”的網站擔保交易模式:買家先將款項打給網站,等收到拍品并確認后,網站再把貨款支付給賣家。
市場火爆 年度交易額超中小拍賣行
目前,國內的藝術品在線拍賣交易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淘寶、博寶在線等網站,由賣家自行上傳拍品的圖文信息,經工作人員審核后上架競拍,買賣雙方只需在網站注冊會員便可進行交易;另一類是嘉德在線、趙涌在線等專業藝術品交易網站,采用委托拍賣的模式,所有拍品通過鑒定后統一收入公司庫房,由網站出面拍賣。
短短幾年間,在線拍賣迅速發展壯大,如今已成為國內藝術品主流交易方式之一。由于在線拍賣可以隨時進行,這讓拍賣公司擺脫了以往“春秋兩拍”的束縛,有效填補了傳統拍賣會的“交易空當期”。以嘉德在線為例,其年度藝術品交易額已達數千萬元,超過了很多中小型拍賣公司的年度成交額。
在南京,在線拍賣交易還沒有落地開花。記者在江蘇愛濤、南京經典等拍賣公司網站上看到,其營銷模式多數還停留在拍品網上預展階段,雖然也有個別拍賣行推出了網上預購服務,但也只是針對在網上預展的拍品,沒有開辟傳統拍賣會以外的交易途徑。業內人士表示,在線拍賣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從業網站的影響力、拍品規模等諸多因素,而地方的中小型拍賣行暫時還不具備這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