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8月份,證監會開始公示新基金申請核準進度以來,截至上周末,共有105只基金提交募集申請,獲批17只。
過去一周,證監會收到了5只新基金遞交的材料,而其中就有3只為指數型基金。在節后申報的9只新基金中,指數型基金的數量達到了5只,超過一半。
而從新基金每月申報的數量來看,今年以來,基金公司申請新基金的速度連續下降。
申報速度今年連續下降
經過“漫長”的等待后,在六個月審核期的最后一天前,國泰上證180金融ETF及其聯接基金獲批。這是證監會自去年公示新基金申請審核進度以來,批準募集的第17只基金。同時,該基金也是去年證監會公示的第一只提交申請的基金。
從去年8月公示至今,共有105只基金提交了募集申請。除了光大保德信申請的信用添益債券型基金,由于“舊將”內幕交易案拖累,而被證監會中止審查,以及嘉實全球消費主題股票型基金(QDII)由于被新基金替換而主動被公司撤回申請外,共有17只基金獲得證監會批準。
記者統計顯示,基金公司今年以來申請新基金速度已經出現持續下降。
數據顯示,2010年8月-12月,新基金申報量分別為:3只、13只、6只、21只、32只。除10月份受到國慶假期影響,數量有所下降外,其余月份申報數量均持續增加。尤其是受到10月份行情暴漲的刺激,11月新基金申報數量比前月增加15只,達到21只,12月則創出32只的新高。
不過隨著去年年底行情走弱,以及宏觀經濟調控收緊的影響,新基金申報速度有所下降。今年1月份新基金申報21只,回落到去年11月的水平,相比去年12月減少10只。
2月份受到春節假期影響,截至上周末基金產品申報數量為9只。不過分析認為本月新基金申報速度相比1月份將繼續下降,而何時能恢復去年年底的高峰水平,還要看接下來幾個月行情的進展。
上周5只新基金提交申請
上周隨國泰上證180一同獲批的,還有諾安上證新興產業指數ETF及其聯接基金、萬家添利分級債券型基金,以及興業全球興全綠色投資股票型基金。
此外,從上周新申報的基金情況來看,中小盤指數再次進入基金公司法眼,在上周基金公司最新上報的5只產品中,3只為中小盤指數基金。
交銀施羅德和華安兩家基金不約而同申報了深證300指數相關產品交銀施羅德深證300價值ETF及其聯接基金,和華安深證300指數基金
(LOF)。泰達宏利則申報中證500指數分級基金,該產品也是基于中小盤指數投資的創新型產品。東吳基金在上周也申報了增利債券型基金和新興產業精選股票型基金。
延伸閱讀基金爭奪指數資源 定制仍需時日
在過去的兩年,指數型基金迎來快速增長。在基金公司爭相對傳統的滬深300、中證100、深證100等“老指數”進行開發后,指數型基金的創新之路又擺在了基金公司面前。
在證監會節后上報的9只新基金名單中,就有5只屬于指數型基金。在5只指數型基金中,匯添富、交銀施羅德以及華安三家基金公司,不約而同地選擇了2009年才新編制的深證300指數。
滬上某合資基金公司產品部門人士表示,指數型基金最重要的就是投資標的,也就是選擇的指數。
北京某基金分析人士表示,自去年以來,基金公司選擇指數開始往行業指數轉移,而這一趨勢也有望繼續和擴大。
事實上,記者瀏覽指數型基金的名單發現,國聯安大宗商品ETF、國投瑞銀滬深300金融、招商上證消費80ETF等行業指數型基金層出不窮。
指數型基金快速發展,加快了基金公司對指數多樣化的要求,而現有的指數很難滿足基金公司的需要。而定制指數則是基金公司不錯的選擇。不過,這一模式目前仍面臨不小的壓力。
據了解,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小康ETF,跟蹤的小康指數采取的就是定制指數的模式。而從指數的編制到最終產品的推出,耗費了不少的精力,和數年的時間。如此高的研發成本,顯然不是一般中小基金公司所能承受的。
在不斷開發細化的行業標的指數的同時,近兩年,基金公司也推出了指數型基金的分級產品,成為了指數型基金創新中的亮點。
有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表示,目前由于某些ETF產品的標的指數具有排他性,基金公司忙于搶奪指數資源。和海外成熟市場相比,在指數型基金產品本身的創新設計上,仍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