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基金策略分析師毛楠近日指出,從1月份進出口數據來看,進口明顯強于出口,顯示國外經濟仍處于比較高的景氣水平。 毛楠分析認為,進口是經濟的領先指標,顯示出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依然比較強勁,貨幣政策對于實體經濟還未產生實質性影響。從出口數據來看,對美國的出口增速要高于歐盟和東盟。美國經濟復蘇決定了國際資金的回流和美元的強勢是相對大概率的事件。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增速也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 毛楠表示,中國的貿易順差未來有可能持續收窄。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是靠加工貿易的積累,而目前一般貿易的占比不斷提升,這表明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轉型,而與轉型相伴隨著的是貿易結構和順差狀況的改變。因此,貿易方式轉變導致的貿易順差的收窄可能是趨勢性的,結合國際發達經濟體較快的復蘇狀態,國際增量資金大幅推升國內宏觀流動性的狀態或有一定的變化。 從當前市場來看,毛楠認為,相關數據顯示,經濟目前仍處于上升趨勢中,這將繼續強化控通脹的政策預期。談及市場反彈,毛楠指出,目前市場看多的邏輯是政策相對真空期以及通脹階段性的回落,以及兩會相關產業政策對于具體板塊的刺激作用,伴隨年報和季報的業績高增長,中期趨勢目前很難判斷發生變化,流動性收緊、高通脹以及政策的密集調控決定了目前行情的性質可能僅視為反彈,在操作上建議不宜追高,無業績支持的中小股票仍要規避風險,中期(3-6個月)可更多關注業績增長確定不受或者少受宏觀調控影響的上市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