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板塊強勁的走勢,成為春節后A股市場的一大亮點。券商認為,進入2011年以來,我國幾大港口吞吐量連創歷史新高,給港口類上市公司帶來了良好的基本面支撐,其低估值值得投資者適當關注。
幾大港口吞吐量創歷史新高
港口類個股的投資價值,首先體現在基本面的支撐上。
據中國港口網數據,2011年1月,我國前幾大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均取得了18%以上的高速增長。在已經公布數據的7家前10大集裝箱港口中,有5家港口的1月集裝箱吞吐量創歷史新高。排名全國(也是全球第一)的上海港1月吞吐量同比增長21%;排名全國第二的深圳港1月份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09.8萬標箱,同比增長18.4%;排名第三的寧波—舟山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31萬標箱,同比增長34.8%;其次,青島港同比增長18%,創歷史新高;天津港同比增長21%,創歷史新高;營口港同比增長29%,創歷史新高。
此外,1月份主要國際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雖不如中國強勁,但也表現較好:韓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165.9萬標箱,同比增長13%,創歷年1月份吞吐量的新高;印度第一大外貿港——孟買港箱量同比升6.8%;臺灣高雄港集裝箱吞吐量比去年同月增長3.46%。
據中國海關14日公布的數據,2011年1月份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950.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9%,其中出口150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7.7%。
展望未來,由于最新公布的歐美經濟數據普遍好于市場預期,所以長江證券認為港口行業走勢繼續看好。
整體板塊估值存在較高折價
山西證券10日發布的報告稱,目前港口板塊動態市盈率均值20倍,與歷史PE均值比較,尚存30%的折價。港口估值之所以出現較高折價,主要緣于之前市場的不樂觀預期——
“十二五”規劃對中國經濟發展提出轉型要求,中國經濟增長由高速度向高質量的穩健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將會弱化港口尤其是北方干散貨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增長潛力。此外,全球通貨膨脹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進一步侵蝕下游行業利潤增長,下游行業經營前景難以樂觀,客觀上也會對港口貨物吞吐量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山西證券維持對港口板塊“中性”評級。
但實際上,對于港口板塊的投資,山西證券卻認為把握好“低估值”和“成長空間廣闊”兩點,在行業里可以找到一些成長空間廣闊的上市公司。
比如該券商重點推薦的蕪湖港。
山西證券點評稱:根據資產重組規劃,大股東注入的鐵路公司和物流公司利潤將于2011全部納入上市公司報表,根據資產注入時大股東的承諾,2011年上述資產利潤不低于3.84億元,其凈利潤是2010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的14倍;此外,淮南礦業入主蕪湖港后,鐵路公司運輸業務與淮南礦業所屬礦區的煤炭運輸等存在很大程度的關聯交易,蕪湖港作為淮南礦業的資本運作平臺,未來后續資產注入值得期待;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提速,“十二五”總體推進方案編制展開,利于內河港口發展;經過前期下跌,目前蕪湖港股價相對于2011年業績已經處于安全邊際。
再如該券商看好的天津港和深赤灣。天津港估值低,安全邊際強,北方航運中心建設利于增強其發展潛力;深赤灣A估值低,2010年業績大幅增長55.57%,具有分紅預期。
集裝箱港口業務料將超預期
中金公司認為,集裝箱港口出口和箱量數據將超預期,A股首推上港集團,低價港口公司也值得關注。
該券商10日發布的報告稱:
上港集團和深赤灣最具代表性,二者1月份的箱量估計可以分別實現21%和15%的同比增長,環比約實現9%和5%的月度增長,其中上港集團箱量甚至再創歷史新高。
即使不考慮旺季箱量的季節性反彈,假設2011年每個月的箱量和1月一樣,上港全年的箱量將錄得12%的增長,以此推斷全國2011年整體箱量增速將超過10%。無論是1月份還是2011年全年的出口和集裝箱量數據都有可能超出市場預期。
上港集團目前的股價最多只反映了其港口業務的合理價值。測算2011年上港集團的業績范圍在0.25元和0.34元之間,預計2010/2011/2012年每股盈利0.25/0.27/0.34元,目前股價對應2011年僅16倍市盈率,處于板塊中低端。按照2011年港口業務18倍市盈率再加上土地價值我們給出5.5元的目標價。
另外目前低估值的天津港也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其對應2011年預測市盈率分別只有14倍和16倍。其中天津港2011年集團計劃以現金收購方式將30萬噸原油碼頭注入A股。而北港池三期碼頭2009-2011年盈利增長很快,也會對公司業績構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