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小人書”的連環畫,曾伴隨幾代人度過美好的童年!跋А倍嗄曛,這些“小人書”如今又重現于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地攤、書店,而且身價倍增。近年來,人民美術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出版社紛紛再版重印連環畫,其中一些優秀的再版連環畫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然而,這一現象同時引起了人們對連環畫傳承無力的叩問,有人甚至認為這可能會是連環畫“絕后”之前的“回光返照”。
連環畫約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于上海,誕生之初,以魯迅、瞿秋白、茅盾等為代表的文化先驅紛紛撰文,給這項新畫種以極大的鼓勵和支持,認為“連環圖畫不但可以成為藝術”,而且是“大眾要看的”。有專家認為,“連環畫里可以學到歷史、文學、民俗知識,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積極影響!
“小人書”曾留下美好回憶
“1971年,周總理提出要重視‘小人書’,并在深夜接見了我們!边B環畫編輯姜維樸難忘那個瞬間,如今,已經85歲高齡的姜維樸,仍在為選出100部經典連環畫作品走進“農家書屋”和中學圖書館的計劃而工作著:“我希望我活著的時候能促成這件事,別成為我的遺憾!
除了曾是家中的主要藏書,連環畫還影響了一代人的價值觀!拔沂抢媳本┤,我就覺得連環畫好。甭管是古典題材中反映出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現代題材中董存瑞、黃繼光身上體現出的革命精神,可以說,這些決定了我的世界觀!边B環畫策劃人劉潔坦言,他之所以能堅守連環畫的陣地,就源于自己對連環畫的情感。
親民“小人書”如今成“高檔貨”
近年來,連環畫收藏熱點燃了人們對連環畫的另一種熱情,原來十分親民的“小人書”,一下成了“高檔貨”。不僅畫家原稿屢屢拍出高價:2004年,劉繼卣的《野豬林》原稿以20.9萬元成交,2006年,沈堯伊的《地球的紅飄帶》以1540萬元成交,2009年程十發的《歡迎毛主席》以358.4萬元成交,連市面上出售的舊版連環畫也價值不菲。
目前,許多老版連環畫的市場價已經是原定價的上萬倍,甚至數十萬倍。其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連環畫最受關注,《西廂記》(王叔暉繪)、《屈原》(劉旦宅繪)、《渡江偵察記》(顧炳鑫繪)、《白毛女》(華三川繪)等歷屆連環畫創作評獎獲獎作品及名家名作,更是備受追捧。連環畫還走上拍賣舞臺并屢屢拍出高價,如一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成色新的套書《前后漢演義》以萬元成交。
連環畫傳承“后繼無人”
近年來,新出版的連環畫越來越少,這也是導致收藏熱的一個原因。
劉潔介紹說:“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幾乎沒有新創作的作品。不僅如此,原來的老版連環畫也多是把名著的精彩篇目摘編出來,而不是把故事全部畫完。像從前的《水滸傳》就只繪出了《拳打鎮關西》《武松打虎》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除了沒有新題材之外,連環畫畫家后繼無人也成為連環畫發展的一大困擾。技藝精湛的老畫家已不能再提筆作畫;還能畫的畫家見連環畫呈現低迷態勢,轉投其他畫種;年輕畫家更是不愿為了不足百元的稿費,耗費一天時間完成一張連環畫。
“現在,還能畫連環畫的畫家鳳毛麟角,像周申、關慶留、蒲慧華,他們都憑著信仰去畫。即便是美術學院科班畢業的年輕人也鮮有能畫的。因為連環畫畫家需要有非常厚實的文化底蘊,比如畫《三國演義》,就要熟讀《三國演義》,并對當時的服飾、兵器、人文地理各方面都有了解才能畫好!眲嵳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