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影是為了電影院而生的 |
電影是為了電影院而生的,只有在影院里,你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盧米埃兄弟于1895年向大眾播放第一部電影的仿真感,火車進站的畫面讓觀眾們雞飛狗跳棄席而逃,這珍貴的畫面也被人記錄了下來,成了電影史上最經典的注腳。
現代電影城氣勢凌人,多個影廳放映著不同人的美夢,干凈舒適配上最先進的音響設備,大大改變了我們的觀影經驗,但我還是覺得缺少了什么。我最懷念小時候的電影院,那大廳能裝上上千人的笑聲或淚水,大家一起來為主角們的坎坷命運而悲戚,為英雄的最后勝利而大快人心。
我喜歡看電影,確切一點說,我喜歡在電影院里看電影。電影是為了電影院而生的,只有在影院里,你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盧米埃兄弟于1895年向大眾播放第一部電影的仿真感,火車進站的畫面讓觀眾們雞飛狗跳棄席而逃,這珍貴的畫面也被人記錄了下來,成了電影史上最經典的注腳。
還好能旅行,還好旅行時能到電影院里看電影。
來到寶萊塢之城孟買,當然不應該錯過看電影。請盡量挑選一些老戲院觀影,其中的Regal、Eros都是不錯的選擇。經典電影能輕易重溫,能容納上千人的老戲院卻已經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了,更要趁早買票進場。雖然印度也早已經走進了多廳戲院的時代,但對我來說,這些老戲院和寶萊塢電影一樣有趣。位于Colaba交通圈的Regal,1933年就開始為孟買人提供光影回憶,建筑風格為上世紀30年代流行的裝飾主義風格,干凈簡潔的線條再配上一些裝飾性的細節,正如歌劇院一樣,戲院里也設置了包房。
當地電影大多不設英文字幕,但寶萊塢電影一般題材俗套,容易理解,然而“戲中戲”更為精彩。印度人看電影十分投入,看到振奮人心處,往往是英雄戰勝了惡霸的情節,全場觀眾的情緒都會沸騰起來,吹起口哨助威。印度電影一般片長三小時,所以都會設有中場休息時段,這時候,觀眾就會到小賣部,買了汽水和印度零食,再回到電影院里繼續做夢。
在曼谷,可以不看大皇宮,但一定會抽空看電影。影片開場前,總會播放一段歌頌泰王的短片,全場起立神情肅穆,那溫柔的歌聲配上泰王上山下鄉慰問民眾的畫面,你會輕易地被這種軟性的propaganda打動。
上海上世紀30年代的娛樂事業異常蓬勃,看電影也成了市民們最熱衷的活動。當年建造的豪華影院曾經締造了不少國內觀影歷史紀錄,而如果沒有電影院,張愛玲的文字怎么辦?國泰電影院有較為古典及裝飾主義風格的正立面,1932年1月1日,國泰正式對外營業,當天登在《申報》上的廣告用語是:富麗宏壯執上海電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適集現代科學之大成。以放映首輪好萊塢影片為主,不少上海人的第一堂英語課就是在國泰上的。然而我更喜歡烏達克設計的大光明,最近大光明經過了高明的修復,重現了當年的摩登色彩,建筑風格極具包豪斯的韻味,線條干凈利落,地板上有不少古怪的字體,原來是建筑師的簽名。建筑是用石頭書寫的歷史,上海電影院的設計,也記錄了她的風花雪月。
最近去舊金山,也自然不會錯過看電影,與其說是看電影,不如說是看電影院,我只想在卡斯特羅影院看一場電影,什么戲都無所謂。落成于1922年的卡斯特羅影院,耗資30萬美元建造,由1920年代舊金山明星建筑師Timothy
L.
Pflueger設計,不少舊金山市最漂亮的建筑都出自他的手筆。卡斯特羅影院也是舊金山市受保護的歷史地標,近90年來為舊金山市的居民不間斷的提供美妙的光影回憶。
電影院的外形就像一棟墨西哥風格的教堂,立面上有繁復圖案的裝飾性細節。由買票到進場至入座,都讓你覺得看電影是一件那么神圣而慎重的事。售票廳是個華麗的小亭子,售票員遞過來的票也是很古老的那種,前廳地板上鋪滿了色澤艷麗的瓷磚,進入影廳,那才是震撼,高高的天花板懸著璀璨的吊燈,點亮了四周壁畫人物的神韻。裝修風格為上世紀20年代流行的混搭美,東方的神秘攪渾著意大利的典雅。在等待入座的時候,一臺古老的風琴徐徐升起,樂師旁若無人地演奏著輕快的舞曲,十五分鐘后,燈光暗了下來,音樂停止,一陣掌聲后,就把舞臺交給電影里的世界,此時此刻的觀眾卻早已獲得了觀影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