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注定成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歷史中被載入史冊的一個拍賣季,372億的成交額比春季上漲了85%,比上一年秋季上漲了138%,幾乎所有測量市場規模的指標都在爭相創紀錄。媒體已經不再討論下一個拍品是否過億,而是何時過十億?16件億元以上的拍品成交紀錄閃爍著資本與財富的榮耀,也把大眾的關注和質疑更多地引向藝術品市場。
究竟藝術品拍賣火到什么程度?書畫是否能延續天價神話?瓷器是否成為下一個關注焦點?犀角雕、黃花梨、文房清供等等,誰能成為新的增長點?而當代藝術又能否反彈?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20日將發布最新一季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基于市場數據分析對這些問題一一解讀。
“白手套”專場達44場,四成新買家將老藏家邊緣化,16件藝術品突破億元大關,中國書畫與瓷器最受青睞,油畫及當代藝術明顯下滑,傅抱石、吳冠中最受追捧,潘天壽等6位藝術家價格下滑……本報作為調查報告的獨家首發媒體,今日同步披露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勢。據了解,20日起,《報告》全本電子版可在雅昌藝術網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參閱。
較2009年增幅超150% “白手套”專場達44場
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對全球范圍內有關中國藝術品拍賣進行的不完全統計,2010年秋拍持續性量價齊增,各品類高端藝術品的成交單價屢破紀錄,取得100%成交率的“白手套”專場達44場之多。秋拍單季成交372億元,全年成交總額達573億元,較之2009全年225億元的成交額有超過150%的增幅,遠遠高于其他經濟門類的增幅和漲勢。這個季度,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規模正在迅速擴大,無論是成交額、成交量,還是專場數等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藝術品市場里的資金是哪里來的?這些資金與其他投資門類的資金有何相關性?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發現,2010年流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明顯受到流動性過剩及房地產及股票市場資金擠出效應的影響。
曾在紐約蘇富比執業多年的龔繼遂是一位資深藝術品市場研究專家,現任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對調查報告傳達出來的數據,他分析說,從個人收藏者的角度,人們或許會對以5.5億元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余’轉心瓶”感到吃驚不已,但是以宏觀經濟資金流動的角度觀察,去年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成交總額的573億元依然不過是金融投資市場溢出資金的冰山一角。
2010年被稱為“藝術金融的創世紀元年”,藝術品投資作為資產配置的設置越來越深入人心,逐漸為財富階層所接受。這從買家的構成上可見一斑。據統計,2010年秋40%的買家為新買家,藝術品的收藏和投資行為日益由財富階層的個人愛好逐漸轉化為一種企業行為,企業收藏漸成氣候。
但龔繼遂也提醒說,這些實力買家在拍賣場上大顯身手,直接導致了很多老藏家被邊緣化。而市場需要行家的參與,才能正常有序的發展,而不僅僅是金錢的游戲。
16件藝術品破億元大關 世家舊藏繼續流入市場
2010年堪稱是“中國藝術品億元年”,成交過億元拍品如雨后春筍般涌出,繼春拍4件作品過億后,秋拍一季先后有16件作品突破億元大關,并不斷刷新拍賣紀錄。一場重要專場如果沒有拍品沖億就好似缺了點什么,而媒體更是攝像頭、麥克風紛紛上陣,只待一聲槌響新紀錄誕生。
統計顯示,這一季16件過億作品中中國書畫占9件,瓷雜占7件,拍賣總額為30多億元,占總成交額的8.06%。其中,拔得頭籌的是在英國Bainbridges上拍頗具傳奇色彩的“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余’轉心瓶”,成交價為5.54億元,打破了黃庭堅《砥柱銘》4.368億元的紀錄,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里創造了新的中國藝術品世界拍賣紀錄。
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以1.366億元成交,成為史上最貴的樂器。古代書畫精品則延續其高價主流的地位,房大年、文宗帝的《萬歲山圖稿本》(立軸)以3.35億元位居本季度第二;近現代書畫也不斷突破,今秋共有兩幅作品過億,徐悲鴻的《巴人汲水圖》以1.714億元的高價刷新了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拍賣紀錄,李可染的《長征》也以1.075億元的成交價創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并位居近現代書畫拍賣排行榜第二。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億元時代”何以不斷刷新?龔繼遂分析說,“究其原因,可以說前一年高價成交所形成的傳播影響和放大效應使沉寂多年的世家舊藏為前所未見的高價效應而心動,流入市場套現!痹2011年里,他預測,將會持續有一些深藏多年的珍稀藝術品為高價所誘,繼續流入市場。
中國書畫與瓷器受青睞 油畫當代藝術明顯下滑
2010年秋拍,中國書畫一個板塊就支撐了總成交額的59.01%。并且在高價作品方面,中國書畫更是顯現出明顯的優勢,2010年秋中國藝術品拍賣前100名榜單中,中國書畫占據了65席之多。
“這一現象凸顯了收藏界對回歸傳統價值的認同!饼徖^遂表示,古畫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人文信息使華人收藏家對其情有獨鐘,這一文化特點將會繼續支持海外存留的少量高精尖古畫向內地及華裔收藏家流動。
瓷器雜項在這一季格外引人關注,高價拍品不斷誕生,總成交額達90.73億元,市場份額也由此擴大至24.38%。黃花梨家具、古琴、香爐等特色專場不斷上演,為瓷雜市場的發展增添了活力。
在這一門類中,明清時期尤其是清乾隆時期御制精品備受買家關注。據統計,2010年秋季29件高價瓷雜中,除了4件宋代高古器物外,其余均為明清制品,而其中16件為清乾隆制品。專家分析,明清瓷器雜項,尤其是宮廷御制品,不僅存世量和流通量相對較多,而且在制造工藝上更為繁復考究,未來也將是此板塊買家追捧的焦點。
受中國書畫及瓷雜的擠壓,油畫及當代藝術板塊的市場份額則明顯降低,比上季度下降了3.63%,僅為7.89%。不少拍賣公司在此品類的經營也稍嫌混亂,作品質量良莠不齊。
6位藝術家作品價格下滑 長三角靠書畫收復失地
藝術家作品每季度的成交額體現了藝術家個人作品在美術作品市場的份額和規模。在2010年秋季,雅昌藝術網監測的36名藝術家作品價格指數處于上升通道,古代書畫家陳繼儒和黃鉞的作品價格指數增幅明顯,近現代書畫家傅抱石、徐悲鴻、李可染、齊白石等作品價格指數呈大幅上漲趨勢,僅有潘天壽、石魯等6位藝術家作品價格指數呈下滑態勢。其中,傅抱石作品價格以176.95萬元/平方尺位居近現代名家首位,徐悲鴻的價格指數甚至比上季度提高了45%。
而當代書畫市場中,吳冠中、范曾、何家英、石齊等書畫作品市場走勢向好。本季度,吳冠中的書畫作品仍是搶手貨,其書畫價格指數仍位居榜首,為77.80萬元/平方尺,比上季度增長了42%。
調查報告還透露出一些各地區藝術品拍賣份額的變化。2010年秋,以北京為首的京津塘地區進一步鞏固了其亞洲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心的地位,單季成交額占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61.1%。而經歷了幾年的低調與探索,長三角地區在2010年秋季迎來了285%的成交額增長,尤其憑借西泠印社及朵云軒等老字號文化招牌,在書畫板塊收復失地。相比之下,隨著內地拍賣行全球征集力度的加強,這一季度,港澳臺和海外地區的市場份額呈下滑態勢。
“2010年空前的成交價格和成交總額把藝術市場帶到一個嶄新的機會與危機并存的境界!褒徖^遂表示,相對于市場的一枝獨秀,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學術建設和制度建設滯后,尤其值得警醒。展望2011年的趨勢,他認為,盲目流入藝術品市場的投機性資金會相應減少,但沉寂多年的世家舊藏由于獲利可觀仍會繼續流入市場,這使得2011年藝術品市場依然有精品可買,依然會延續2010年的珍精稀品高價成交趨勢。
2010年秋拍過億拍品盤點
1.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余”轉心瓶
成交價:5.54億元
拍賣公司:Bainbridges
拍賣日期:2010年11月11日
2.房大年、文宗帝《萬歲山圖稿本》立軸
成交價:3.35億元
拍賣公司:北京九歌
拍賣日期:2010年12月21日
3.王羲之草書《平安帖》手卷
成交價:3.08億元
拍賣公司:中國嘉德
拍賣日期:2010年11月20日
4.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
成交價:2.2億元
拍賣公司:蘇富比
拍賣日期:2010年10月7日
5.徐悲鴻《巴人汲水圖》立軸
成交價:1.71億元
拍賣公司:北京翰海
拍賣日期:2010年12月10日
6.八大山人《歲寒三友》手卷
成交價:1.68億元
拍賣公司:北京九歌
拍賣日期:2010年12月21日
7.佚名 宋《漢宮秋圖》手卷
成交價:1.68億元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
拍賣日期:2010年12月4日
8.沈周《松窗高士》立軸
成交價:1.52億元
拍賣公司:北京九歌
拍賣日期:2010年12月21日
9.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
成交價:1.37億元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
拍賣日期:2010年12月5日
10.清乾隆御制琺瑯彩“祥云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捶瓶
成交價:1.23億元
拍賣公司:蘇富比
拍賣日期:2010年10月7日
11.八大山人《竹石鴛鴦》立軸
成交價:1.19億元
拍賣公司:西泠拍賣
拍賣日期:2010年12月13日
12.陳栝《情韻墨花》手卷
成交價:1.14億元
拍賣公司:中國嘉德
拍賣日期:2010年11月20日
13.清雍正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一對)
成交價:1.11億元
拍賣公司:佳士得
拍賣日期:2010年12月2日
14.李可染《長征》
成交價:1.08億元
拍賣公司:中國嘉德
拍賣日期:2010年11月22日
15.清乾隆青花胭脂紅料雙鳳戲珠紋龍耳扁壺
成交價:1.07億元
拍賣公司:佳士得
拍賣日期:2010年12月1日
16.清乾隆御寶交龍鈕白玉璽
成交價:1.06億元
拍賣公司:蘇富比
拍賣日期:2010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