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盤難有表現時,銀行股和地產股的抗跌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未來一段時間里,由于銀行股和地產股估值較低,還具有相當的抗跌性,可能會帶來超額收益。
上周五央行再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政府再次高調表現出控制流動性、穩定物價的決心。未來一段時間存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可能還將進一步上調。在此背景下,股票市場在中短期內將難有表現,有的可能也是一些結構性機會。那么,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如何操作以做到攻守兼備呢?
注意輕倉操作
這一輪股市的下跌始于去年的11月12日。當日股市暴跌,上證指數跌幅高達5.31%,創出14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當時正值周五,無重大利空。筆者當時發文判斷,經過了“煤飛色舞”時代后本輪牛市已經結束,市場和投資者該到了休養生息的時候了。從那時開始就建議投資者低倉位操作,對諸如七大新興產業、區域經濟等板塊的炒作,也需要謹慎。
緊縮靴子隨后不斷掉下來。繼去年10月20日提高基準利率后,央行在12月26日又再次提高基準利率。去年的11月兩次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12月上調了一次,今年的1月又提高了一次,頻率和力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目前通脹沒有明顯減緩的跡象,預計靴子還將繼續掉下來,政府還會持續收緊流動性。在投資預期不穩、政策緊縮的大背景下,普通投資者最好采取低倉位、防御型的投資策略。
“吃藥喝酒”不是防御
自去年11月的黑色星期五后,股市便陰跌不止,2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下跌了5.28%。其中,有色和證券板塊表現墊底,分別下跌11.4%和12.2%。汽車及配件、傳媒商業和貿易板塊跌幅近10%。市場一般傾向認為醫藥和食品是防御性板塊。但事實并不盡然,在這輪下跌中,醫藥板塊下跌了6.32%,食品板塊下跌5.74%,均落后于市場指數。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傳統的防御型品種目前不具備防御特性了呢?一個原因在于,在黑色星期五之前,兩個板塊都有了可觀的漲幅。在通脹不斷升高的背景下,兩個板塊得到了充分的挖掘,醫藥板塊上漲了30%、食品板塊上漲了22%,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了8.9%。估值已經高企,使其防御特征不再。未來一段時間,納入醫保目錄的藥品降價,將可能使醫藥板塊受壓;考察食品尤其是酒類產品的消費,受到通脹的實際影響并不是很大,相關股票可能難有進一步表現。
更受關心的是房地產和金融股。在這輪股市下跌中,機械、房地產、建筑板塊出現了正收益,分別達到了4.1%、2.7%和1.5%,銀行股下跌2.7%,均表現出了很好的抗跌性、防御性!笆濉敝需F路投資大發展,相關制造業機械將引來了投資者的目光。在弱市下,醫藥和食品股不大可能再作為防御性品種出現,金融和地產股是否能夠作為替代性選擇呢?
金融地產股已有安全邊際
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密集發布期已過。政府把控制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提升到了政治高度,前一段時間密集出臺了調控政策,包括提高首付、限制二套房等等,重慶和上海房產稅征收方案也已經亮相,下一步重點便落到了執行環節。對房地產板塊的恐懼期已過,黑色星期五之前,房地產板塊下跌了20%,整體屬于低估。政策調控加快了行業整合,優勢公司將得到資金青睞。
銀行股同樣處于估值的底部。大部分銀行股同時在內地和香港上市,A股價格基本上低于H股價格。例如招商銀行AH股有24%的折價,農業銀行工商銀行AH股分別有21%和16%的折價。在2010年前,銀行公司的A股相對于H股基本都是溢價,現在則是相反。盡管有諸多理論能夠一定程度上解釋這種現象,但在經濟金融越加一體化、資本流動越無障礙的今天,長時間存在這種折價可能性不大。最近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今年將推進國際板建設。從A股大幅折價H股的數據分析,國際板的推出對估值的下拉作用不是很大。銀行股也像地產股那樣,具有安全邊際。
在大盤難有表現時,銀行和地產股的抗跌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筆者判斷,在未來一段時間中,由于其估值較低,還具有相當的抗跌性,并可能會帶來超額收益。當然,在宏觀調控的靴子不斷掉下來的背景下,投資者還需要重視系統性風險,注意控制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