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廉價能源時代正在終結,能源價格將長期處于上漲通道。這其中,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煤炭資源價格。因為,中國約81%的發電量依靠煤炭,煤炭占到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自2004至今,中國從煤炭凈出口國轉變成進口大國,凈差額2億多噸,無疑是國內供需失衡加劇的反映。
中國共有118座資源枯竭型城市。2008、2009年國務院連續公布了2批共44個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其中21個都屬于煤炭枯竭。近日國務院還宣布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119個縣(市、區)中94個有煤炭資源分布,經過長期開采,這些縣市已經或幾乎接近“資源枯竭”,經濟結構轉型迫在眉睫。
由于山西省的煤炭整合,內蒙古取代山西成為我國最大的煤炭生產省區,新疆已探明儲量則排名第一。然而運輸問題一直是制約內蒙古、新疆煤炭供應的瓶頸。目前龐大的煤炭產量已占據了中國近一半的鐵路運輸能力,2004年以來公路運輸開始填補鐵路運力缺口,不過公路運煤的成本是鐵路運輸費用的兩倍以上,而且大型運煤車輛擁堵事件時常發生。這些因素都將大大增加煤炭消費的成本。
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使大部分人以為房地產投資會嚴重下降,事實不然。如果中央政策能夠得到有效執行,保障房安居房的投資相當龐大,從而能大大增加對鋼鐵、水泥、煤炭的需求量。
“十二五”規劃呼吁進行煤價、水價和電價改革,使價格機制更有效促進能效的提高,從而相對降低煤炭需求的增長。同時,規劃還提出全面改革資源稅和環保費,這也可能加大能源價格上漲壓力。
目前,煤炭股尚處于價值洼地。上證報資訊統計,在32只煤炭股中,有20只TTM市盈率在15—30倍之間,25只公司市值在400億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