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歐美等成熟市場普遍陷入低迷狀態,新興市場已成為全球基本爭相奔赴的對象。而在銀行理財產品方面,今年掛鉤于新興市場的理財產品也是層出不窮,而且不少產品都取得不錯的收益。如渣打銀行MALI10164E在發行完成后2個月,掛鉤標的即突破初始價格上限,提前到期,實現年化收益率6.8%;東亞中國兩款掛鉤新興市場的理財產品,“牛熊雙盈8”和“牛熊雙盈11(VIP客戶專享)”也于10月底提前出發,兩款產品年化收益率均超過7.5%。
展望明年,雖然通脹和緊縮政策出臺的預期更令新興市場的發展之路看上去有些崎嶇,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對中長線投資者而言,新興市場的崛起到目前為止,仍有說不完的故事。一方面,目前全球資金涌向新興市場的趨勢得到進一步強化。近日,全球最大資金管理公司貝萊德宣布,旗下全球最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發行商安碩,發行MSCI俄羅斯股指基金;匯豐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也降低了專注于巴西國債基金的購買限制。瑞銀證券財富管理首席中國投資策略師高挺表示,目前海外投行明年的策略幾乎都是“爭取回報”,因為雖然美國目前的資金成本很低,但其市場沒有回報,真正有增長潛力的市場是在新興市場。
另一方面,從基本面的角度看,新興市場強勁的增長步伐依然穩健。東亞銀行(中國)財富管理部表示,中國三季度的GDP增速同比放緩至9.6%,但數據表明,經濟仍處于穩步擴張階段,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出臺和啟動,又將為新一輪經濟增長加足馬力。未來預計會有更多調控流動性措施出臺,但這些緊縮政策不太可能以犧牲增長為代價,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舉措及政府對房地產價格的管控,將進一步限制房地產投資的增長,但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領域投資將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有投行預測,政府推動的公共投資以及龐大的后續投資,將在明年繼續支持固定資產投資實現高速增長,并對
GDP增長起到拉動作用。而在周邊市場上,香港、新加坡正在經歷新一輪旅游熱。隨著新加坡賭場的開放,赴新旅游熱潮有望推動今年新加坡經濟增速達到創紀錄的15%,這一成績在全球經濟走軟、出口受阻的背景下尤為矚目。而香港1-9月份游客訪問數量同比大幅增長了23.7%,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將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業內人士表示,明年新興市場的表現仍有望遠勝于其他市場,對于投資者而言,掛鉤新興市場的保本型結構性理財產品,應該是資產配置的好選擇。